深度观察:中国人工智能的可持续优势从何而来
中国日报网7月30日电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总裁斯蒂芬·罗奇近日在知名评论平台Project Syndicate撰文表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本质上是基础科研实力的较量。这位资深经济学家强调,评判AI竞赛胜负的关键指标不应是短期市场估值,而要看各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持续投入。
罗奇在文中分析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展现出的三大独特优势值得关注:完善的产业链配套、稳定的研发投入机制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他认为,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参与长期技术竞争的重要筹码。
文章特别提醒,AI技术的突破不能仅靠硬件升级或应用层面的创新,更需要数学、算法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作为支撑。虽然美国拥有英伟达等明星企业和先发优势,但过度关注短期市场表现可能掩盖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潜在短板。罗奇建议,应当用更长远的目光来审视这场关乎未来的科技竞赛。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正持续引发全球关注。虽然美国凭借ChatGPT一度引领风潮,但中国企业正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深度求索科技推出的高性能大语言模型以出色性价比赢得业界认可,月之暗面最新发布的Kimi K2模型更是在多项核心技术指标上超越国际同行。
这场AI竞赛的胜负取决于多重因素:除了核心芯片,还包括人才储备、算法创新和产业政策等关键要素。美国实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在自主AI芯片领域的研发进程。更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美国科技投资受政治因素影响的波动性,中国在研发投入方面展现出显著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优势。这种稳定的支持体系,正在为中国的AI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美国科学促进会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特朗普政府拟大幅缩减基础科研预算,2026财年联邦基础研究经费将锐减150亿美元,降幅达34%。这一削减将使美国科研投入水平倒退至本世纪初,恐将动摇其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反观中国,其科研投入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最新统计表明,中国2023年研发经费已占全球总额近三成。过去十年间,中国研发支出保持年均14%的高速增长,增速是美国的近四倍。有分析指出,2024年中美研发投入规模或将首次持平。
文章特别强调,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基础研究的传统,从四大发明到现代科技创新一脉相承。而美国当前的政策取向,或将使其在科技竞争中付出沉重代价。这种战略短视与中国的长远布局形成鲜明对比,也为全球科技格局演变埋下伏笔。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领域 我国明确智慧健康发展路径
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改委等五部门近日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智能技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迈进,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这份文件既是技术应用的实施指南,也承载着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意见系统规划了“人工智能+
-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越聪明越利己 合作意愿显著降低
美国顶尖学术机构卡内基梅隆大学近日发布一项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当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显著提升时,其行为模式却呈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该研究显示,拥有复杂推理功能的大模型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参与协同合作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这种特性可能对团队协作机制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趋拟人
-
四川医疗创新成果获殊荣,精准科技提升诊疗水平
一、AI与AR融合实现微米级定位 临床操作迈入智能引导时代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评选中,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田陶然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硬组织穿刺导航系统"荣获最高奖项。该系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光学感应组件实时采集手术数据,借助AR眼镜为医师提供精准的视觉引导
-
陕西布局光子前沿科技 两年瞄准三十余项关键突破
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光子科技,正与电子技术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的基石。这种新兴技术在星际光链路、智能成像、基因解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硬科技峰会光子专场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正在筹建光子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该基地计划引进
-
浙江举办科技体育盛会 无人机助力残疾人翱翔未来
近日,浙江杭州迎来了一场为期六天的全国性残疾人科技体育盛事。活动以“教学—实践—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将无人机等前沿科技转化为残疾人可参与、可体验的竞技平台,既展现了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推动了科技助残理念的深入实践。本次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3名选手,围绕无人机足球、越野、侦查与物流四个项目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