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医疗创新成果获殊荣,精准科技提升诊疗水平

发布时间: 访问量:3

一、AI与AR融合实现微米级定位 临床操作迈入智能引导时代

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评选中,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田陶然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硬组织穿刺导航系统"荣获最高奖项。该系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光学感应组件实时采集手术数据,借助AR眼镜为医师提供精准的视觉引导。

田教授解释道,这项技术犹如为外科医师配备了专业导航仪,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能清晰掌握操作轨迹,将定位精度提升至微米级别。该设备不仅能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还能缩短医师培养周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该创新设备正在申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认证,预计将于近期投入临床使用,未来还可拓展至神经外科及骨科等领域。

二、定制化骨骼修复体实现精准匹配 国产技术突破海外技术壁垒

华西口腔医院关节外科姜楠主任团队研发的"个体化3D打印颌面接骨装置"同样获得大赛桂冠。该产品针对颌面骨骼特殊构造,突破传统标准化钛板的局限,通过数字化设计实现植入体与骨骼的完美契合。

姜主任指出,面部骨骼形态复杂多变,传统手术中医生需要手工调整植入体形状,既影响手术精度又延长操作时间。新型3D打印技术可实现植入体与骨骼的亚毫米级贴合,使手术效率提升逾三成,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该产品已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成为国内首个拥有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3D打印钛制植入产品,目前已在十余家医疗机构投入使用,并被纳入国家级科研计划。

三、智能导管实现精准肠内置管 创新技术改善重症营养支持

达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郑祥德主任团队研发的"声波导航肠内营养导管"在此次评选中获得佳绩。该设备针对危重患者营养支持难题,创新采用声波定位技术,实现无创精准置管。

郑主任介绍,传统置管操作主要依赖医师经验,存在定位不准确、患者不适感强等问题。新型导管在末端设置微型发声装置,医师通过听诊器即可实时追踪导管位置。当导管遇到阻力时,特殊设计的端头可自主调整方向,顺利通过消化道狭窄部位。该技术无需借助内镜等辅助设备,显著提升操作便捷性。目前已完成临床试验,正在申报医疗器械注册许可,预计明年可投产上市。该产品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市场前景广阔。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