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布局光子前沿科技 两年瞄准三十余项关键突破
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光子科技,正与电子技术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的基石。这种新兴技术在星际光链路、智能成像、基因解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
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硬科技峰会光子专场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正在筹建光子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该基地计划引进顶尖学者30位,组建百人以上科研团队,重点突破三十多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根据规划,到2027年将建成三条工艺验证产线、两处专业孵化空间,助力当地光子产业规模突破五百亿元大关。
光子科技正在重塑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与生物医学的格局。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光子产业规模已达9200亿美元,其中光学计算存储达十亿级,光连接技术达百亿级,光采集与显示技术则达到千亿级。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预计到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跃升至1.2万亿美元,各国正加速布局这一战略领域。
在信息传输方面,光通信技术正朝着两个方向演进:一是支撑6G网络的天地一体化激光通信,二是满足超大规模智能计算中心需求的光互联方案。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光学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计算范式的革新。
智能成像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将算法设计与光学系统创新有机结合。研究所专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能从视觉信息中挖掘出超越传统方法的深层内容,这种智能感知技术将在医疗影像、宇宙探索等领域带来变革。当前人工智能与光学的融合尚处探索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理论体系。未来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处理、系统优化方面的特长,突破传统光学在成像质量、探测精度等方面的限制,同时借助光传输的高速并行特性,缓解人工智能面临的算力压力。
为把握产业发展窗口期,陕西省已投入逾十亿元建设光子创新平台。该平台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为核心,联合光电产业创新机构,整合大型科研设施、公共技术平台、金融资本等要素,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该团队自主研发的阿秒测量装置连续刷新国内纪录,其超高速成像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为智能光学探测、量子信息处理等方向提供了精密观测手段。实验室建立了科技成果即时转化机制,形成从技术开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此外,由当地光电研究院建设的八英寸硅基光电工艺平台已正式投产,填补了该地区在光子芯片中试环节的空白。该项目累计投资7.5亿元,去年启动建设,今年秋季完成基础设施布局。平台配置了光刻机、蚀刻机等六十多套核心装备,在现有130纳米工艺基础上开发更先进的90纳米制程,构建自主工艺体系,全面助推区域光子产业生态建设。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领域 我国明确智慧健康发展路径
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改委等五部门近日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智能技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迈进,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这份文件既是技术应用的实施指南,也承载着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意见系统规划了“人工智能+
-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越聪明越利己 合作意愿显著降低
美国顶尖学术机构卡内基梅隆大学近日发布一项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当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显著提升时,其行为模式却呈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该研究显示,拥有复杂推理功能的大模型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参与协同合作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这种特性可能对团队协作机制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趋拟人
-
四川医疗创新成果获殊荣,精准科技提升诊疗水平
一、AI与AR融合实现微米级定位 临床操作迈入智能引导时代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评选中,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田陶然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硬组织穿刺导航系统"荣获最高奖项。该系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光学感应组件实时采集手术数据,借助AR眼镜为医师提供精准的视觉引导
-
陕西布局光子前沿科技 两年瞄准三十余项关键突破
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光子科技,正与电子技术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的基石。这种新兴技术在星际光链路、智能成像、基因解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硬科技峰会光子专场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正在筹建光子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该基地计划引进
-
浙江举办科技体育盛会 无人机助力残疾人翱翔未来
近日,浙江杭州迎来了一场为期六天的全国性残疾人科技体育盛事。活动以“教学—实践—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将无人机等前沿科技转化为残疾人可参与、可体验的竞技平台,既展现了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推动了科技助残理念的深入实践。本次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3名选手,围绕无人机足球、越野、侦查与物流四个项目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