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布局光子前沿科技 两年瞄准三十余项关键突破

发布时间: 访问量:4

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光子科技,正与电子技术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的基石。这种新兴技术在星际光链路、智能成像、基因解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

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硬科技峰会光子专场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正在筹建光子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该基地计划引进顶尖学者30位,组建百人以上科研团队,重点突破三十多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根据规划,到2027年将建成三条工艺验证产线、两处专业孵化空间,助力当地光子产业规模突破五百亿元大关。

光子科技正在重塑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与生物医学的格局。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光子产业规模已达9200亿美元,其中光学计算存储达十亿级,光连接技术达百亿级,光采集与显示技术则达到千亿级。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预计到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跃升至1.2万亿美元,各国正加速布局这一战略领域。

在信息传输方面,光通信技术正朝着两个方向演进:一是支撑6G网络的天地一体化激光通信,二是满足超大规模智能计算中心需求的光互联方案。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光学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计算范式的革新。

智能成像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将算法设计与光学系统创新有机结合。研究所专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能从视觉信息中挖掘出超越传统方法的深层内容,这种智能感知技术将在医疗影像、宇宙探索等领域带来变革。当前人工智能与光学的融合尚处探索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理论体系。未来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处理、系统优化方面的特长,突破传统光学在成像质量、探测精度等方面的限制,同时借助光传输的高速并行特性,缓解人工智能面临的算力压力。

为把握产业发展窗口期,陕西省已投入逾十亿元建设光子创新平台。该平台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为核心,联合光电产业创新机构,整合大型科研设施、公共技术平台、金融资本等要素,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该团队自主研发的阿秒测量装置连续刷新国内纪录,其超高速成像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为智能光学探测、量子信息处理等方向提供了精密观测手段。实验室建立了科技成果即时转化机制,形成从技术开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此外,由当地光电研究院建设的八英寸硅基光电工艺平台已正式投产,填补了该地区在光子芯片中试环节的空白。该项目累计投资7.5亿元,去年启动建设,今年秋季完成基础设施布局。平台配置了光刻机、蚀刻机等六十多套核心装备,在现有130纳米工艺基础上开发更先进的90纳米制程,构建自主工艺体系,全面助推区域光子产业生态建设。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