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现'人机协作'暖心一幕:外骨骼助残障火炬手圆梦
成都天府新区正以蓬勃之姿迎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这场国际体育盛事不仅是各国健儿同场竞技的舞台,更将成为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过程中,天府新区巧妙地将科技创新元素融入赛事服务体系。从智慧场馆建设到赛事服务保障,科技力量正在为这场体育盛会注入全新活力。
"创业天府"栏目特别策划"科技助力世运"专题报道,带您近距离观察天府新区如何以创新科技为世运会保驾护航,展现"科技+体育"的独特魅力。在这里,竞技体育与科技创新将碰撞出精彩火花。
科技之光闪耀世运火炬传递
7月15日,在成都武侯祠美术馆前,一场特殊的火炬交接仪式吸引了众人目光。电子科技大学程洪教授与其研发团队志愿者林寒共同完成了第55棒火炬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林寒借助我国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完成传递。当这位曾经需要轮椅代步的志愿者挺直腰杆、稳稳接过火炬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程洪教授表示:"这一刻完美诠释了科技创新如何为体育精神赋能。"
这款外骨骼机器人不仅展现了我国在智能装备领域的突破,更让科技与人文在火炬传递中实现完美融合。这场特殊的火炬接力,成为本届世运会"科技赋能体育"理念的最佳注脚。
科技助残的十年攀登路
在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现场大放异彩的外骨骼机器人,背后凝聚着研发团队十余年的心血。这款被林寒亲切称为"第二副骨骼"的智能装备,已经历七次重大技术升级。
从2011年项目启动至今,布法罗团队始终坚守一个信念:用科技力量帮助运动功能障碍者重获站立行走能力。程洪教授回忆道:"2015年第一代原型机让林寒实现首次站立时,我们就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技术突破的轨迹清晰可见:穿戴时间从最初需要三人协助缩短至现在单人即可完成;控制方式由机械按钮升级为智能肌电感知;行走姿态越来越接近自然步态。2018年,第三代产品获得创新医疗器械认证,标志着技术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如今,第七代产品正在攻克全地形适应这一世界性难题。"科技创新的终极意义,是让特殊群体也能享受科技带来的改变。"程洪教授的话语中,透露着科研工作者的执着与温度。
布法罗团队的外骨骼机器人技术之所以能在业内独树一帜,关键在于其三大核心技术突破。程洪教授向我们揭示了这些创新背后的故事。
首先是运动意图识别技术。不同于传统方案,团队创新性地采用脊髓信号解码和脑机接口技术,让脊髓损伤患者也能通过意念控制外骨骼完成动作。"就像为中断的神经搭建了一座数字桥梁。"程教授这样形容。
其次是独特的人机协同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外骨骼能实时感知使用者的动作意图,实现近乎自然的步态配合。这项技术不仅帮助患者康复,未来还可能增强普通人的负重能力。
最后是轻量化设计突破。团队将新型复合材料与智能算法完美结合,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同时大幅减轻设备重量。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全国数百家医疗机构投入使用,帮助上万患者重获行动能力,更有家用版本让康复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
更多文章
-
量子科技百年飞跃 中国创新领跑新赛道
今年恰逢量子理论诞生百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将今年定为"国际量子科技年",以此纪念这一改变人类认知的革命性科学突破。从普朗克在1900年首次提出能量量子化的开创性假说,到1920年代中期海森堡的矩阵力学与薛定谔的波动力学相继问世,量子力学的建立不仅彻底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认知框架,更为现代科技发展奠
-
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现'人机协作'暖心一幕:外骨骼助残障火炬手圆梦
成都天府新区正以蓬勃之姿迎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这场国际体育盛事不仅是各国健儿同场竞技的舞台,更将成为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过程中,天府新区巧妙地将科技创新元素融入赛事服务体系。从智慧场馆建设到赛事服务保障,科技力量正在为这场体育盛会注入全新活力。"创业天府"栏目特
-
全球AI产业迎来爆发期: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现商业化新图景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迎来年度盛事。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为期三天的会议聚焦"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主题。值得关注的是,开幕式上正式揭牌了"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标志着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迈入新阶段。本届大会规模空前,展览面积首次超过7万平米,汇聚了800余家参展企业。腾
-
中国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 推动全球AI治理新格局
新华社上海7月26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今日在沪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时,就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发展发表重要演讲。总理强调,面对人工智能这一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颠覆性技术,国际社会应携手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李强总理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需要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维度。一、技术普惠要
-
全球AI盛会绽放上海:人形机器人引领产业新浪潮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盛大举行,这场全球AI领域的顶级盛会再次刷新纪录。展区规模首次超过7万平米,800多家企业同台竞技,3000多项尖端科技成果集体亮相,其中100多款产品更是首次在全球或中国发布,展现出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机。本届大会上,技术革新与产品创新交相辉映。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