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构建智能时代命运共同体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全球竞争格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然而,技术发展失衡、治理规则碎片化、智能鸿沟加剧及技术霸权等问题,正制约各国共享智能红利。在此背景下,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列为六大重点行动之一,倡导以普惠共享和共建治理体系为核心,推动人工智能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公共产品。该倡议秉持“智能向善”理念,强调以合作促发展,在发展中深化合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开放而自主的中国方案。
一、“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将筑牢共同发展的坚实根基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正迈入机制化新阶段。2025年8月,联合国通过决议设立“人工智能独立国际科学小组”与“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对话”,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弥合数字鸿沟、强化AI合作的共同意愿。这些机制将综合评估人工智能在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全球治理框架,助力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我国适时推出“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倡议,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响应,展现了大国责任与远见。
在技术层面,开放合作是突破创新壁垒的必由之路。我国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推动模型、数据集等核心资源有序开放,持续降低全球研发门槛,促进技术共享与协同创新,为缩小智能鸿沟提供坚实基础。
在治理层面,多边协同是应对跨国挑战的关键路径。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参与数字治理国际协议落实,深化治理对话与技术标准协调,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更加安全、可控,实现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塑造者的转变。
在伦理层面,我国将技术伦理深度融入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倡导发展以人为本、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技术路径,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伦理导向,推动科技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
二、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网络
自2024年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中国积极推动该组织框架内的科技创新合作,人工智能成为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今年5月,中国—上合组织人工智能合作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建设方案》,倡议成员国共同夯实AI基础、推动数字设施联通、深化产业对接与人才交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普惠应用。
面对复杂多元的国际格局,我国宜采取分层、差异化的合作策略,构建广泛而稳固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网络。
与美国合作应坚持“斗而不破”,致力将“零和博弈”转化为“正和共赢”。2025年以来,美方多次升级AI芯片出口限制,试图遏制中国技术发展。尽管如此,微软、英伟达等美国企业仍积极接入我国DeepSeek等开源模型,反映非敏感领域仍存合作空间。中方可在开源生态、技术交流与国际协调等方面主动推进,同时强化自主创新与安全风险评估,实现开放与安全并重。
与欧盟合作应以规则互认和标准共建为切入点,搭建多边协商平台,探索在数字市场监督、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建立适应性机制。中法联合声明及中欧数据流动工作组的设立,为双方在AI伦理与治理共识方面奠定基础,也为破解规则差异提供了可行路径。
与“一带一路”、东盟及非盟等地区的合作,则应聚焦能力共建与产业协同。通过技术培训、基础设施支持、联合实验室及应用场景共同开发,帮助相关国家提升人工智能发展能力。当前,中国—东盟已在语料库建设、智慧口岸、算力集群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中老、中马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也正式落地,这些合作致力于技术本地化与跨境生态培育,正逐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数字市场。
短期来看,分层合作策略有助于应对国际复杂局面,为中人工智能发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中期则可通过技术开源、标准协同与能力建设,推动形成更加公平普惠的全球AI秩序;长远而言,这一模式将重塑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内涵,真正让智能技术惠及全人类。
结语
在技术飞速演进的时代,单边主导与技术割裂皆不可行。中国提出的“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倡议,既服务于本国发展,更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普惠应用,为破解智能鸿沟、完善治理体系提供切实路径。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包容、普惠的理念,与各国共同谱写智能时代的新篇章,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领域 我国明确智慧健康发展路径
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改委等五部门近日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智能技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迈进,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这份文件既是技术应用的实施指南,也承载着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意见系统规划了“人工智能+
-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越聪明越利己 合作意愿显著降低
美国顶尖学术机构卡内基梅隆大学近日发布一项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当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显著提升时,其行为模式却呈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该研究显示,拥有复杂推理功能的大模型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参与协同合作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这种特性可能对团队协作机制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趋拟人
-
四川医疗创新成果获殊荣,精准科技提升诊疗水平
一、AI与AR融合实现微米级定位 临床操作迈入智能引导时代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评选中,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田陶然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硬组织穿刺导航系统"荣获最高奖项。该系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光学感应组件实时采集手术数据,借助AR眼镜为医师提供精准的视觉引导
-
陕西布局光子前沿科技 两年瞄准三十余项关键突破
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光子科技,正与电子技术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的基石。这种新兴技术在星际光链路、智能成像、基因解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硬科技峰会光子专场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正在筹建光子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该基地计划引进
-
浙江举办科技体育盛会 无人机助力残疾人翱翔未来
近日,浙江杭州迎来了一场为期六天的全国性残疾人科技体育盛事。活动以“教学—实践—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将无人机等前沿科技转化为残疾人可参与、可体验的竞技平台,既展现了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推动了科技助残理念的深入实践。本次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3名选手,围绕无人机足球、越野、侦查与物流四个项目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