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科技李津宇:MaaS模式推动海洋AI迈向新阶段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绝大部分面积,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近年来,高速运算与智能技术不断融合,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实现深刻变革。无论是风暴潮预警、卫星数据产品开发,还是立体监测体系优化和高精度预报模型应用,技术突破正持续强化海洋安全、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支撑能力。
然而,行业在高速成长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在第三届海洋智能计算研讨会上,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球科学业务负责人李津宇指出,海洋科学作为“科学智能”的重要方向,在技术整合中存在结构性障碍。“人工智能建立在数理逻辑之上,海洋学则关注物理过程的精确刻画,二者在融合中需解决大量适配问题。”
与此同时,海洋大模型在预报、环境评估等方向广泛应用,对训练、推理及更新的计算能力提出更高标准,传统算力支持方式逐渐难以应对。“正如选购车辆需匹配实际用途,算力服务也应根据具体任务定制。”李津宇举例解释道,海洋预报包括海浪、潮汐等多种类型,不同海域在数据结构和运算方式上具有明显区别。
一、MaaS 范式破局,重构海洋算力服务生态
为应对上述挑战,并行科技推出MaaS(模型即服务)体系,提供全新解决路径。李津宇表示,该模式将智能算法打包为统一云服务,使用者无需参与模型构建与运维,直接通过接口进行调用,依据实际使用结算费用,显著降低了海洋领域应用智能技术的难度。
他进一步指出,该方式与海洋预报具有高度适配性。“当前海洋方向已涌现数十种专业模型,未来这些算法都将在MaaS架构中实现业务化运行。”并行科技的MaaS系统已接入多家主流智能模型,并以代码生成技术为支撑,协助海洋预测的研发流程。随着专业模型的不断成熟,平台将逐步嵌入更核心的业务环节。
在算力支持上,并行科技整合了超过45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15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可协调超过200万颗CPU及5万张以上GPU。区别于传统统一化服务,该公司基于丰富经验,围绕海洋模拟、资源探测、实时预报等不同任务特点,设计个性化算力配置。“例如海浪与海流预测,在世界各地对数据和算力的需求各不相同。我们通过解析任务特性,适配以计算为主或数据吞吐为主的资源组合,帮助用户实现最佳效能比。”李津宇强调。
二、增长可期,行业迈向 “算力 + 模型” 双轮驱动
人工智能在海洋方向的快速普及,推动MaaS业务前景不断拓展。据IDC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模型服务市场调研,同期国内云端大模型调用规模已突破536.7万亿单元,海洋智能作为新兴热点,正展现出巨大潜力。李津宇预计,未来三到五年,该方向的MaaS业务将维持高速增长。
这一趋势背后,是技术能力与行业诉求的紧密结合。谈及智能技术对海洋科研与预报的关键改变,李津宇认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根本价值。AI技术帮助该领域从人力处理转向智能协作,借助大量历史信息与大模型能力,为科研工作者打造高效支持工具。但他也坦言,“智能系统不会替代人类,但掌握智能工具的人将领先于未掌握者”。并行科技的愿景是让人工智能成为科研推进器,帮助从业者把握科技浪潮,实现关键突破。
展望未来,李津宇表示,公司将持续优化新一代算力底座的整体架构,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平台,完善资源分配与合规审查等环节。同时,依托“大模型与小模型协作”以及“公有云与私有云结合”的混合运行机制,在控制成本并提升效果的同时,构建可靠的数据保护体系。
更多文章
-
并行科技李津宇:MaaS模式推动海洋AI迈向新阶段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绝大部分面积,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近年来,高速运算与智能技术不断融合,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实现深刻变革。无论是风暴潮预警、卫星数据产品开发,还是立体监测体系优化和高精度预报模型应用,技术突破正持续强化海洋安全、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支撑能力。然而,行业在高速成长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
重塑认知教育:AI时代如何培育下一代核心能力
在GET2025教育科技大会上,猿编程创始人李翊提出关键议题:当人工智能日益普及,教育应如何转型以培养下一代的核心能力?他认为,重点需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对儿童认知体系的系统性塑造。“未来人人都会使用AI工具,但能否与之高效协作却取决于更深层的能力。”李翊指出,这种协作能力不仅要求理解技术原理,更依赖于个体认
-
超高清与AI技术赋能全运会,视听体验全面升级
为助力第十五届全运会呈现更精彩的赛事效果,4K花园运用其在超高清视频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长,为赛事转播与视觉呈现注入创新活力。通过多项前沿视听技术的综合应用,显著优化了赛事观看体验与制作效率,有力推动了超高清技术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家总部位于广州的企业,将其超万平米的总部基地打造为产业核心聚集区
-
贵州科学城展示多项科技成果 数字文保与新能源突破亮眼
在第二届贵州科学城科技交流周秋季活动中,多项前沿技术成果集中呈现。来自高校与企业的科研力量,展示了从文化保护到能源创新的多元化突破。贵阳学院陈红亚教授介绍了与天津大学共建的科研平台进展。自2021年两校建立协作关系以来,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他们联合建设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室,运用智能技术构建文物知
-
广西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融合赛收官 30强角逐应用场景创新
近日,2025年广西“人工智能+社会工作”创新应用大赛决赛在贵港正式举行,共有30支队伍进入最终角逐。本次大赛作为AI赋能行业系列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启动以来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社工机构、科技公司与高校的980支团队报名。经过前期选拔,最终有30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环节。赛事设置了新兴领域、党建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