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人工智能产业聚链成势 政策场景生态协同驱动升级
南宁前八月高技术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增长强劲,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提升9.5%,反映出当地产业结构正持续优化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南宁以建设南A中心为核心,积极探索“北上广研发—南宁集成—东盟应用”的创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政策层面,南宁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出台多项措施,涵盖产业全链条支持,包括专项政策、制造融合行动及人才服务保障等。这些政策有效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化与工业转型,目前全市已集聚百余家相关规模以上企业,吸引多家行业龙头落地,并在本地实现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等产品的首次投产与应用。
在应用场景方面,南宁聚焦制造业关键环节,积极构建人工智能融合示范。目前已建成一批高质量应用场景,数量居全区前列。通过发布供需清单,推动铝加工、新能源汽车、食品制造等产业加快智能化升级。同时,依托校企合作与国际协作机制,南宁还促进了一批跨境场景落地,助力国内优质人工智能资源的引入与应用转化。
为构建长效发展生态,南宁设立了人工智能母基金,重点扶持初创和成长型企业;通过举办AI应用赛事促进成果转化;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才引进,吸引更多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在本地创新创业。
目前,南宁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1500家,初步形成覆盖算力支撑、算法研发与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在政策、场景与生态协同推动下,南宁正稳步迈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更多文章
-
为传统注入创新:数字科技重塑珠宝产业格局
近日在京召开的2025国际珠宝学术会议传递出行业新动向:在数字化浪潮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双重推动下,全球珠宝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转型。与会专家指出,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行业升级的核心力量。珠宝国检集团董事长提出,产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与环保价值,通过融入数字化建设,构建兼顾文化内涵与商业效益的新型产
-
豫西小城何以成为新材料创新高地?
一、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刚硬如铁,却能柔韧似绳”,这样的形容并非神话。在中国豫西的三门峡,由科研团队主导研发的一种特殊结构钢材,彻底改写了人们对金属特性的认知。这种被称作“超强弹性钢”的材料,拥有惊人的拉伸能力——单米长度可延展至近一点七米而不断裂,其承载力达到传统钢材的两倍以上,延展率可根据需求灵活
-
海淀学子智创未来 AI教育点亮科学梦想
近日,北京海淀区成功举办2025年度中小学生科技嘉年华。这场以人工智能与创新教育为主题的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实践体验和专家讲座,全面展示了区域在科技教育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为期两天的盛会吸引了数千名参观者,现场洋溢着浓厚的科学探索氛围。活动开幕式上,海淀区正式组建了科技教育资源联合体。多家知名高校、
-
岭南水乡的智慧治水实践 科技赋能重塑顺德生态家园
位于珠三角腹地的佛山市顺德区,河网交织,水域面积占近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岭南水乡风貌。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这片水乡也曾面临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的挑战。自2022年起,中电建生态集团发挥专业优势,在顺德启动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采用分步实施策略,率先在南顺联安围等区域开展试点,逐步推广至七大联围片区。该工
-
人工智能加速融入千行百业 开启智能应用新阶段
一、智能体时代已来随着数字技术持续演进,社会正经历从以信息和个人为中心的互联网阶段,迈向以智能系统为核心的新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不再仅是辅助工具,而是能够自主感知、判断并协同运作的数字主体,推动形成人机协作、智能互联的新型社会运行方式。行业专家指出,智能体作为融合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理解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