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文旅新生态:沉浸体验与智慧服务开启产业新篇章

发布时间: 访问量:12

在近日举办的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一系列融合人工智能的文旅产品集中亮相。从360度全景沉浸观影、AR考古探索盲盒,到机器人乐队与仿生舞者,这些可触摸、可感知的科技应用,为参观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也标志着文旅产业正从“走马观花”走向深度融合的智慧化阶段。

沉浸式场景构建,激活文化体验新形态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文旅体验从“观看”转向“参与”。湖南衡阳船山书院借助AI技术复原清代学者王夫之的讲学场景,让游客实现与历史人物的“跨时空对话”,将三百年来的哲学智慧与地方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爆款内容。江西南昌滕王阁则打造《千年一序滕王阁》VR体验项目,带领游客穿越回唐代盛宴现场,实现“人在画中游”的沉浸感受。

这些实践不仅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也推动了线上内容与线下场景的深度融合,开启了一种以视听与情感共鸣为核心的“新感官文旅时代”。文化资源得以以更生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触达公众,为文化传承注入持续活力。

智慧服务系统,实现精准高效运营

在服务优化方面,人工智能同样展现出强大效能。浙江杭州推出的文旅智能体“杭小忆”,依托全市文旅资源数据库,实时分析游客来源、行为轨迹与兴趣偏好,为不同群体定制个性化行程建议与内容推荐。西湖景区配套的“数字导游”系统,能够根据游客类型自动调整讲解内容——亲子游客接收到荷花科普知识,文化爱好者则听到岳王庙的深度历史解读。数据显示,使用该服务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5小时,景区二次消费额提升三成。

AI不仅优化了游客体验,也提升了产业运营的精准度与效率,成为推动文旅服务升级的关键力量。

智能行程定制,重塑游客角色与产业逻辑

人工智能还扮演着“个人旅行策划师”的角色。游客只需输入时间、预算与兴趣方向,几分钟内即可获得一份量身打造的旅行方案。越来越多年轻游客开始借助AI自主设计旅程,从传统的“旁观者”转变为行程的“参与者”乃至“共创者”。

从产业视角看,基于“大模型+大数据+强算力”的技术架构,AI能够深入分析海量用户数据,精准描摹游客画像,预判消费趋势,为产品开发与运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显著提升全行业运行效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让旅游业更好地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在人工智能的持续赋能下,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原则,通过技术迭代提升服务能级、创新内容形态、优化消费体验,文旅产业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增长潜力,逐步实现经济、民生与文化价值的协同共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