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文旅新生态:沉浸体验与智慧服务开启产业新篇章
在近日举办的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一系列融合人工智能的文旅产品集中亮相。从360度全景沉浸观影、AR考古探索盲盒,到机器人乐队与仿生舞者,这些可触摸、可感知的科技应用,为参观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也标志着文旅产业正从“走马观花”走向深度融合的智慧化阶段。
沉浸式场景构建,激活文化体验新形态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文旅体验从“观看”转向“参与”。湖南衡阳船山书院借助AI技术复原清代学者王夫之的讲学场景,让游客实现与历史人物的“跨时空对话”,将三百年来的哲学智慧与地方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爆款内容。江西南昌滕王阁则打造《千年一序滕王阁》VR体验项目,带领游客穿越回唐代盛宴现场,实现“人在画中游”的沉浸感受。
这些实践不仅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也推动了线上内容与线下场景的深度融合,开启了一种以视听与情感共鸣为核心的“新感官文旅时代”。文化资源得以以更生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触达公众,为文化传承注入持续活力。
智慧服务系统,实现精准高效运营
在服务优化方面,人工智能同样展现出强大效能。浙江杭州推出的文旅智能体“杭小忆”,依托全市文旅资源数据库,实时分析游客来源、行为轨迹与兴趣偏好,为不同群体定制个性化行程建议与内容推荐。西湖景区配套的“数字导游”系统,能够根据游客类型自动调整讲解内容——亲子游客接收到荷花科普知识,文化爱好者则听到岳王庙的深度历史解读。数据显示,使用该服务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5小时,景区二次消费额提升三成。
AI不仅优化了游客体验,也提升了产业运营的精准度与效率,成为推动文旅服务升级的关键力量。
智能行程定制,重塑游客角色与产业逻辑
人工智能还扮演着“个人旅行策划师”的角色。游客只需输入时间、预算与兴趣方向,几分钟内即可获得一份量身打造的旅行方案。越来越多年轻游客开始借助AI自主设计旅程,从传统的“旁观者”转变为行程的“参与者”乃至“共创者”。
从产业视角看,基于“大模型+大数据+强算力”的技术架构,AI能够深入分析海量用户数据,精准描摹游客画像,预判消费趋势,为产品开发与运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显著提升全行业运行效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让旅游业更好地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在人工智能的持续赋能下,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原则,通过技术迭代提升服务能级、创新内容形态、优化消费体验,文旅产业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增长潜力,逐步实现经济、民生与文化价值的协同共赢。
更多文章
-
为传统注入创新:数字科技重塑珠宝产业格局
近日在京召开的2025国际珠宝学术会议传递出行业新动向:在数字化浪潮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双重推动下,全球珠宝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转型。与会专家指出,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行业升级的核心力量。珠宝国检集团董事长提出,产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与环保价值,通过融入数字化建设,构建兼顾文化内涵与商业效益的新型产
-
豫西小城何以成为新材料创新高地?
一、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刚硬如铁,却能柔韧似绳”,这样的形容并非神话。在中国豫西的三门峡,由科研团队主导研发的一种特殊结构钢材,彻底改写了人们对金属特性的认知。这种被称作“超强弹性钢”的材料,拥有惊人的拉伸能力——单米长度可延展至近一点七米而不断裂,其承载力达到传统钢材的两倍以上,延展率可根据需求灵活
-
海淀学子智创未来 AI教育点亮科学梦想
近日,北京海淀区成功举办2025年度中小学生科技嘉年华。这场以人工智能与创新教育为主题的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实践体验和专家讲座,全面展示了区域在科技教育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为期两天的盛会吸引了数千名参观者,现场洋溢着浓厚的科学探索氛围。活动开幕式上,海淀区正式组建了科技教育资源联合体。多家知名高校、
-
岭南水乡的智慧治水实践 科技赋能重塑顺德生态家园
位于珠三角腹地的佛山市顺德区,河网交织,水域面积占近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岭南水乡风貌。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这片水乡也曾面临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的挑战。自2022年起,中电建生态集团发挥专业优势,在顺德启动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采用分步实施策略,率先在南顺联安围等区域开展试点,逐步推广至七大联围片区。该工
-
人工智能加速融入千行百业 开启智能应用新阶段
一、智能体时代已来随着数字技术持续演进,社会正经历从以信息和个人为中心的互联网阶段,迈向以智能系统为核心的新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不再仅是辅助工具,而是能够自主感知、判断并协同运作的数字主体,推动形成人机协作、智能互联的新型社会运行方式。行业专家指出,智能体作为融合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理解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