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组团亮相成都街头 国庆科技秀展现AI亲民魅力
国庆假期的成都交子大道,因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嘉年华而格外热闹。作为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科技·潮玩试验场”特展在此拉开帷幕,让市民与游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人工智能技术的生动应用。
在活动现场,四川中科宇翼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机器人阵容成为全场焦点。从动作灵活的人形机器人,到身手矫健的“B2机器狗”,这些智能设备不仅展示了精准的动作控制能力,更通过与观众的趣味互动展现了技术的温度。现场掌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尤其是小朋友们在与机器人握手、接收祝福时表现出的兴奋神情,成为科技与公众情感共鸣的最佳写照。
公司董事长师红硕亲临现场,向观众阐释了企业的发展理念与技术特色。他介绍,作为专注智能机器人与AI算法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人形机器人已在导览、讲解等场景实现成熟应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完成物品递送、诗词背诵等基础任务,还能运用各地方言与观众自如交流,展现出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与交互能力。
除了中科宇翼的明星产品,现场还汇聚了多家本土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巡逻与清洁机器人展示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解决方案,AI绘画机器人与智能健身设备则让观众体验到科技赋能生活的无限可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糖画技艺与智能机器的巧妙结合,既保留了非遗文化的精髓,又为其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这场以“数字文创消费场域”为特色的街区活动,成功搭建了科技创新与公众认知的桥梁。通过零距离的互动体验,不仅让“四川智造”的技术实力得到充分展现,更在市民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学、拥抱创新的种子。
更多文章
-
并行科技李津宇:MaaS模式推动海洋AI迈向新阶段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绝大部分面积,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近年来,高速运算与智能技术不断融合,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实现深刻变革。无论是风暴潮预警、卫星数据产品开发,还是立体监测体系优化和高精度预报模型应用,技术突破正持续强化海洋安全、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支撑能力。然而,行业在高速成长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
重塑认知教育:AI时代如何培育下一代核心能力
在GET2025教育科技大会上,猿编程创始人李翊提出关键议题:当人工智能日益普及,教育应如何转型以培养下一代的核心能力?他认为,重点需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对儿童认知体系的系统性塑造。“未来人人都会使用AI工具,但能否与之高效协作却取决于更深层的能力。”李翊指出,这种协作能力不仅要求理解技术原理,更依赖于个体认
-
超高清与AI技术赋能全运会,视听体验全面升级
为助力第十五届全运会呈现更精彩的赛事效果,4K花园运用其在超高清视频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长,为赛事转播与视觉呈现注入创新活力。通过多项前沿视听技术的综合应用,显著优化了赛事观看体验与制作效率,有力推动了超高清技术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家总部位于广州的企业,将其超万平米的总部基地打造为产业核心聚集区
-
贵州科学城展示多项科技成果 数字文保与新能源突破亮眼
在第二届贵州科学城科技交流周秋季活动中,多项前沿技术成果集中呈现。来自高校与企业的科研力量,展示了从文化保护到能源创新的多元化突破。贵阳学院陈红亚教授介绍了与天津大学共建的科研平台进展。自2021年两校建立协作关系以来,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他们联合建设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室,运用智能技术构建文物知
-
广西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融合赛收官 30强角逐应用场景创新
近日,2025年广西“人工智能+社会工作”创新应用大赛决赛在贵港正式举行,共有30支队伍进入最终角逐。本次大赛作为AI赋能行业系列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启动以来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社工机构、科技公司与高校的980支团队报名。经过前期选拔,最终有30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环节。赛事设置了新兴领域、党建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