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团队铸就三峡工程水下与机组智能防护网

发布时间: 访问量:4

一、智能装备革新,筑牢大坝安全屏障

在国庆假期的宁静背后,三峡集团长江电力的青年检修团队正奋战在检修一线。这支以万刚为核心的年轻队伍,将技术创新作为守护大国重器的利器。面对传统检修中脚手架搭建耗时费力、高空作业风险大的难题,团队自主研发出泄洪流道移动检修平台,实现了多座电站高空检修的技术升级。

更令人振奋的是水下检修领域的突破。以往需要潜水员冒着巨大风险进行的水下作业,如今被智能水下机器人取代。这些“钢铁潜水员”将原本需要40天的检测任务压缩至20天以内,效率提升超五成。团队参与研发的水下智能检测机器人更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国产化突破,具备亚米级定位和毫米级测量的精准能力,让长江流域多座电站的水下检修告别了“盲人摸象”的时代。

二、精密检测技术,护航机组稳定运行

在保障机组安全运行方面,团队研发的“顶盖空蚀在位检测装置”展现了精湛的技艺。面对仅20毫米的极端狭小空间,该装置如同精密“医疗探头”,能够实现0.15毫米级的高精度测量,为机组关键部件提供精准“诊断”。

同样令人瞩目的是激光熔覆机器人的应用。这种新型修复技术将原本需要半个月的检修工期大幅缩短至两天,同时使部件损蚀率降低近九成。在潮湿、狭窄的作业环境中,这些智能装备为机组披上了坚固的“合金铠甲”,确保了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体现了团队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他们守护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三、青春力量传承,谱写清洁能源新篇

这支平均年龄仅32岁的年轻团队,在万刚的带领下形成了独特的工作理念。十四年的一线坚守,让万刚深刻体会到“用心”二字的分量。他坚持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现场,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将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如今,这支充满活力的团队正守护着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去年9月,这条走廊上的110台机组实现满负荷运行,总出力突破7000万千瓦,为区域能源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在这份成绩背后,是年轻检修团队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更是新时代青年对使命担当的生动诠释。

面对未来,这支团队已经整装再出发。他们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用青春和智慧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书写新的篇章,为守护大国重器贡献青春力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