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举办AI生态大会:百余款产品亮相,多赛道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正迎来行业爆发的重要阶段,四川积极把握机遇,全力推进相关产业集聚与创新。2025年天府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定于9月28日至29日举行,以“天府聚势 智链未来”为主题,是落实四川省“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的关键活动之一。
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增长迅速。2024年全省产业营收突破1300亿元,增速超过25%;2025年第一季度仍保持20.5%的较高增长。
一、大会亮点:全面展示AI生态与应用
本次大会设立多个特色展区,重点呈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与产业融合成果。AI+应用展区将展出120多款产品,覆盖医疗、民生、应急、制造等多个领域,展现人工智能在真实场景中的落地能力。
“天府智能云人工智能产业大脑”平台将在会上首次发布,动态呈现全省AI产业链现状与发展态势,为政府与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大会还将发布一批产业需求与产品清单,并完成多项重大合作项目的集中签约,推动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二、产业生态:六大赛道促深度合作
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入交流,大会设置了算力、数据集与语料库、基础硬件、大模型、智能终端、AI应用等六大细分赛道对接活动。成都、绵阳、德阳等多个人工智能重点城市也将同步开展区域产业对接,体现全省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目前,四川已初步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的全产业链体系,在人工智能芯片、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方向取得多项突破。截至2025年4月,全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300家。
三、四川优势:产业基础与创新资源
四川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具有多方面优势。基础设施上,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算力位列全球前十,全省算力指数居全国第七。人才方面,四川两院院士和专业技术人才规模居西部首位,20余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数量全国第二。
应用场景资源丰富,为AI技术验证与推广提供有力支撑。成都市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竞争力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六,“AI成长指数”排名全国第二。
政策层面,四川将人工智能列为“一号创新工程”,并出台《四川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明确未来三年投入12亿元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可获2000万元资助。通过“链长+副链长+承载地+协同地”机制,四川正系统推进算力、大模型、场景应用等关键环节发展。“诸葛空间”人工智能示范区的建设,也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成都作为西部科创中心,在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中排名持续上升,显示出强劲的创新动能。
更多文章
-
四川举办AI生态大会:百余款产品亮相,多赛道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正迎来行业爆发的重要阶段,四川积极把握机遇,全力推进相关产业集聚与创新。2025年天府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定于9月28日至29日举行,以“天府聚势 智链未来”为主题,是落实四川省“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的关键活动之一。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增长迅速。2024年全省产业营收突
-
广西表彰十位科技先锋:科研报国为民,创新驱动发展
2025年9月26日,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在南宁揭晓,王晓琳、张木清等十位在各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获此荣誉。他们在人工智能、农业科技、生态保护、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展现了广西科技工作者扎根实践、服务国家的精神风貌。获奖者中,王晓琳在智能传感与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天
-
算网融合构筑AI新高地:政策技术双轮驱动,加速产业智能升级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时期,算力支撑、政策引导与场景打通成为推动其深入落地的核心动力。近期,国家层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产业链完整、应用场景多元的优势,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规模化应用与商业化进程,形成创新
-
AI技术革新棉花育种:周期缩短一半,效率激增二十倍
在农业科技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九月二十六日,浙江大学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北京大蚯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一款名为“AI育种家”的智能育种平台。这一系统依托棉花全基因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育种流程的“一站式”智能化操作,显著提升了育种效率,将传统需要六至八年才能完成的棉花育种周期大幅缩短至
-
西大附中悦来校办首届科技节 学生沉浸体验AI与无人机
一、科技展演启幕,多元活动赋能9月24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渝北悦来实验学校首届校园科技节正式启动。活动以“科技赋能教育,创新点亮未来”为主线,在学术报告厅及校园多个区域同步展开。现场设置了特斯拉智能汽车、巡检机器人、低空经济应用、无人机足球竞赛等30项科技互动项目,学生可亲手操控无人机、参与AI体育体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