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月开启百场科技体验,4D打印、月壤样品等前沿成果首次近距离亮相
一条贯通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与中国科技馆的连廊,成为公众走近科学的新通道。在首届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拉开帷幕之际,两馆围绕“寻初心、悦科普、探创新、向未来”四大主题,联合推出超百场展览与互动项目,让前沿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视野,实现“可触可感”的沉浸体验。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于九月集中亮相多个重磅展览,包括回顾科普发展历程的“新中国科普成就展”、致敬科学界抗战精神的专题展,以及呈现“十四五”期间重大突破的科技掠影展。珍贵月壤、嫦娥六号采样密封装置、“金蝉号”机器人等一批实物展品,悉数对外开放,吸引观众驻足。
在中国科技馆,“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将多项尖端技术转化为趣味展品。例如,可穿戴电子织物让衣服变身显示屏,月球生命罐重现人类在月面培育绿叶的历史,空间站精密部件“对构齿轮”也首次零距离展示。
展览中,磁控4D打印技术尤为引人注目。北京交通大学教师李振坤现场演示:只需轻触按钮,一个看似柔软的夹爪便能轻柔包裹鸡蛋,并在磁场作用下瞬间硬化,实现稳定抓取。这项技术依托新型智能材料与全球首台桌面级4D打印机,将制造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五分钟,让观众可亲手设计并操控智能结构动态变化。
李振坤透露,该技术未来有望应用于具身智能、低空经济及可穿戴医疗等领域,推动“活”的机器人深入日常生活。
科普月期间,活动形式亦丰富多元。中国科技馆西广场将推出“广场科学大舞台”,汇聚全国十余家科技场馆联袂上演科普剧、实验秀和科学音乐会;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则将举办科技游园与文化节。此外,“科学之夜”活动将通过夜间专场,融合科学、艺术与传统文化,打造多维体验场景。
中国科协表示,本次活动尝试构建“科学+文化+体验+消费”的新型科普模式,以“全月不断、周周有主题、日日有新意”的节奏,打造一场全民共享的科普盛会。
更多文章
-
高校算法竞赛低龄化趋势显著,AI浪潮激发新生代参与热情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国高校算法类竞赛呈现出参赛者年级逐渐下移的新态势。作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程序设计赛事之一,“蓝桥杯”在2025年首次推出面向新生的专项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超800所高校的2.4万名大一学生报名参加。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的一名新生分享了他的经历。他从小学开始学习编程,
-
奇瑞发布十大突破性技术 构建全球汽车产业新高地
2025年10月18日,奇瑞在安徽芜湖正式启动以“科技引领,智造未来”为主题的全球创新盛会,集中呈现了公司在电动智能出行、车联网、人工智能与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前沿突破。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企业全球化不应仅关注市场扩张速度,更应着眼于长期稳健的发展路径。他表示,奇瑞正致力于构建贯穿新能源、智能驾驶
-
“飞天火箭”腾跃 “智能机甲”劲舞 兰州海亮实验学校科技盛宴点亮少年报国志
10月15日,兰州海亮实验学校运动场迎来一场科技盛事。在“点火”口令中,“探空号”模型火箭呼啸升空,彩伞迎风飘落,该校第二届“明日先锋”信息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整场活动贯通古今、创意纷呈,为师生打造出一场沉浸式的科学探索之旅。一、当敦煌飞天遇见未来科技“瞧!航天员和壁画仙子一同起舞啦!”舞台边簇拥的同学
-
芯片技术迈入“立体集成”时代,突破传统性能瓶颈
近年来,芯片制造行业在持续缩小元件尺寸的过程中,逐渐逼近物理极限。一项创新性研究通过改变芯片结构设计,绕过了长期制约计算能力提升的障碍,为未来电子产品的环保制造开辟了新方向。自上世纪中叶起,提升电子设备性能的主要途径是不断缩小晶体管体积,并在单位面积内集成更多元件。这一技术演进路线曾被业界广泛认同的
-
AI全面赋能“双11”,电商运营与消费体验双升级
年度“双11”购物盛会正式启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在本次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推动整体效率与服务升级。对商家来说,AI不仅辅助日常运营,更成为提升经营效果的核心工具。天猫平台负责人在近期发布会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为品牌创造新的增长路径。据了解,今年以来,淘宝天猫持续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