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操控无人机?智能隐形眼镜开启人机交互新可能
一、背景介绍
眼机交互是一种借助眼球运动或眨眼等眼部行为实现与机器高效沟通的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方向。当前,常用的眼球运动捕捉手段主要包括CCD摄像头和内置金属线圈的隐形眼镜。前者往往需要搭配庞大复杂的外部设备,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后者则因使用刚性电子元件,容易引起眼部不适,并妨碍正常视线。
相比于转动眼球,眨眼动作具有更明显的识别优势。每次眨眼时,眼睑会自然对眼球形成约30 mmHg的压力,这种压力信号稳定且易于捕捉。通过识别不同眨眼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左右眼的差异,系统能够解析出丰富的指令类型,因此以眨眼为基础的交互方案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系统设计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来自北京理工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联合团队开发出一款多层结构的智能隐形眼镜(EMI lens),以此作为整个系统的感知核心。该隐形眼镜以柔性材料为基底层,依次集成了Ti3C2Tx MXene导电层、具有蜂窝状微结构的介电层以及微型感应线圈,共同构成一个LC谐振电路。
当使用者的眼压发生改变——例如眨眼导致眼睑施压时,介电层微结构之间的间距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整个回路电容值的改变。这种电容变化进一步影响LC回路的谐振频率,使得外部设备(如矢量网络分析仪)能够以无线方式捕捉到频率信号,从而实现高精度、无创的眼压监测。
该智能隐形眼镜既能实时监测正常生理范围内的眼压(10-21 mmHg),用于健康追踪;也能在识别到特定高压信号(如眨眼时的30 mmHg)时,将其转换为控制指令。它在不影响视野、不引起异物感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眼部活动的高灵敏度感知。
三、交互应用
持续且精准的眼压监测,不仅有助于青光眼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也为扩展人机交互能力提供了新途径。该智能隐形眼镜可应用于多个前沿领域,包括无人机操控、智能家居系统、残疾人辅助工具及虚拟现实界面等。
在实际测试中,受试者佩戴该隐形眼镜后未出现排斥或明显不适。系统另一个关键突破是能有效区分有意识眨眼与无意识眨眼——人眼每分钟会无意识眨眼10–20次,该系统通过分析眨眼持续时间与压力大小,实现了高准确率的指令识别。
研究人员设计出一套基于五种眨眼模式的控制指令,可用于指挥无人机完成起飞、转向、降落等多维度动作。在动物实验中,活体兔子佩戴该设备后生理状态稳定,验证了其生物相容性与可靠性。这些实验成果充分表明,该眼机交互系统不仅在医疗监测方面具有价值,也为未来自然人机交互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更多文章
-
AI全面赋能“双11”,电商运营与消费体验双升级
年度“双11”购物盛会正式启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在本次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推动整体效率与服务升级。对商家来说,AI不仅辅助日常运营,更成为提升经营效果的核心工具。天猫平台负责人在近期发布会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为品牌创造新的增长路径。据了解,今年以来,淘宝天猫持续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平
-
贵州福泉:坡耕地改良示范田实现增产两成以上
10月12日,贵州大学何腾兵与王小利两位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前往福泉市陆坪镇罗坳村,对当地五百余亩坡耕地玉米示范田开展现场产量测定工作。测产过程中,专家小组随机选取多处田块进行采样。工作人员分别记录植株高度、统计果穗粒数并现场完成称重,全程严格核对各项数据。最终测算显示,采用“生物有机肥+玉米专用智能肥+土
-
探访数博会:硬核科技背后的温情连接
科技究竟是什么?或许它并非遥不可及的数据与代码。在河北石家庄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科技展现出贴近人心的温度。一、讲解机器人:角色代入,互动无界唐山展区内,一台身高近一米七、具备讲解功能的智能机器人成为焦点。它轻轻晃动头部,专注地为观众介绍内容,引来不少人与它握手交流。研发团队代表介绍,
-
天府书展探讨AI赋能康复医学,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近日举办的天府书展上,一场以“人工智能+康复学进展与趋势”为主题的分享会吸引了众多关注。本次活动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共同组织,邀请了来自多家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康复医学创新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科技支撑。1.“当AI能够读懂患者每一
-
成都投用全国首批粮食气膜仓,科技储粮实现保质降耗
秋收过后,正值粮食入库时节。近日,记者随“筑牢大国粮仓”采访团走进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央储备粮新津直属库,探访国内首批投入使用的气膜结构粮仓。四座通体雪白、弧形穹顶的巨型仓体引人注目,它们已平稳运行两年,主要用于储存大豆。与传统仓型不同,气膜仓采用三层复合结构:外层为PVDF膜材,具备优异防水性能;中间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