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农业绿色变革,智慧科技重塑田间生产
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农业数智化转型,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育种技术,拓展种植与养殖领域的智能应用。同时,鼓励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和机器人等先进装备的研发与推广,以提升农业全流程的感知、决策与作业能力,实现农机管理的平台化和智能化。
农业绿色转型迈入新阶段
当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绿色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实现全面进步,农业正逐步迈向可持续的发展新模式。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农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以其强大的智能调控能力,应对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农业生产的多目标需求,成为推动绿色农业的关键力量。
系统性绿色转型不止于减药减肥
农业绿色转型并非仅靠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而是一项涵盖资源节约、生态安全与产业升级的系统工程。截至目前,全国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已超8.2万个,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1.7亿亩农田,绿色病虫害防控面积累计达13.8亿亩次。实践层面,北京延庆通过无人机实现果蔬植保和运输智能化,河北曲周依托智能农机改造盐碱地实现高产,安徽凤阳则借助AI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构建农业废弃物循环体系。这些案例表明,人工智能通过融入大数据分析、遥感监测和智能决策,将绿色理念切实落地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
多目标优化,AI实现“千田千策”
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绿色转型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其多因素、多目标的协同优化能力。传统农业往往难以统筹高产、节水、环保等多重目标,而AI系统能够综合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多源信息,通过建模与动态调整,为不同地块量身定制最优农事管理方案。例如,云南大理基于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为葡萄、大蒜等作物建立智能水肥调控模型,实现节水10%、减肥15%,并显著提升果品品质。农业从此走向“一地一策、一日一策”的精细化时代。
强化支撑体系,推动“绿色+智能”协同发展
要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农业绿色转型的支撑力量,仍需加强多方面建设。农业绿色系统高度复杂,AI技术的深度应用需打破学科与场景壁垒,实现作物模型、智能感知与农机装备的全面协同。同时,应加强既懂农业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解决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政策层面也需通过资金扶持、标准建立与试点推广,构建有利于“绿色+智能”发展的制度环境。
绿色始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如今,人工智能正为这一进程注入更精准、更智能的强大动力。随着技术融合与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绿色农业不再遥不可及,而将成为清晰可行、广泛推广的发展路径。
更多文章
-
AI全面赋能“双11”,电商运营与消费体验双升级
年度“双11”购物盛会正式启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在本次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推动整体效率与服务升级。对商家来说,AI不仅辅助日常运营,更成为提升经营效果的核心工具。天猫平台负责人在近期发布会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为品牌创造新的增长路径。据了解,今年以来,淘宝天猫持续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平
-
贵州福泉:坡耕地改良示范田实现增产两成以上
10月12日,贵州大学何腾兵与王小利两位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前往福泉市陆坪镇罗坳村,对当地五百余亩坡耕地玉米示范田开展现场产量测定工作。测产过程中,专家小组随机选取多处田块进行采样。工作人员分别记录植株高度、统计果穗粒数并现场完成称重,全程严格核对各项数据。最终测算显示,采用“生物有机肥+玉米专用智能肥+土
-
探访数博会:硬核科技背后的温情连接
科技究竟是什么?或许它并非遥不可及的数据与代码。在河北石家庄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科技展现出贴近人心的温度。一、讲解机器人:角色代入,互动无界唐山展区内,一台身高近一米七、具备讲解功能的智能机器人成为焦点。它轻轻晃动头部,专注地为观众介绍内容,引来不少人与它握手交流。研发团队代表介绍,
-
天府书展探讨AI赋能康复医学,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近日举办的天府书展上,一场以“人工智能+康复学进展与趋势”为主题的分享会吸引了众多关注。本次活动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共同组织,邀请了来自多家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康复医学创新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科技支撑。1.“当AI能够读懂患者每一
-
成都投用全国首批粮食气膜仓,科技储粮实现保质降耗
秋收过后,正值粮食入库时节。近日,记者随“筑牢大国粮仓”采访团走进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央储备粮新津直属库,探访国内首批投入使用的气膜结构粮仓。四座通体雪白、弧形穹顶的巨型仓体引人注目,它们已平稳运行两年,主要用于储存大豆。与传统仓型不同,气膜仓采用三层复合结构:外层为PVDF膜材,具备优异防水性能;中间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