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抢抓“AI+”机遇,打造特色产业创新高地
在近日召开的绍兴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强市建设推进会上,当地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握战略机遇、拓宽发展视野,全力切入人工智能新赛道,正式启动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地的工作部署。
作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绍兴积极顺应“人工智能+”趋势,明确主攻方向与突破路径,逐步构建起自身的竞争优势,探索出贴合本地实际的人工智能应用路线。截至目前,全市已汇聚人工智能核心企业95家,产业规模跻身全省前列;累计建成78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家未来工厂,并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多项数实融合与智能制造示范称号。
为强化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绍兴正系统提升数据、模型与算力三大基础要素能力。在数据层面,推进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借助纺织、电机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重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推动多领域数据的高质量汇集与高效利用。模型方面,围绕“10+2”产业集群,鼓励龙头企业开发行业垂直模型。例如,卧龙电驱自主研发的工业具身智能模型“舜造GRP01”已于今年7月发布,可赋能机器人实现自主适应与柔性操作。在算力建设上,绍兴加快整合算力资源,推动传统数据中心升级,并利用现有基站布局边缘计算设施。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绍兴注重构建差异发展、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重点聚焦AI芯片、工业软件、智能视觉、智能家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等方向,打造融合应用集群。各区县实行错位发展:越城布局AI芯片与软件,柯桥发展新型显示与工业机器人,上虞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高地,诸暨打造智能视觉产业名片,嵊州培育特色智能应用生态,新昌强化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与产业化,滨海新区推动智能家居集群建设。
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技术落地与产业赋能中。绍兴将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行动,拓展典型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数实融合标杆城市。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重点推动AI在先进制造、农业、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高水平“AI+”应用示范,提升商业化效率,形成以点带面的推广效应。
更多文章
-
无人机助力武昌交警,科技织就立体交通网
初秋的武汉武昌区,三架无人机在晨光中起飞,对校园周边违停车辆进行实时劝导;在雄楚高架上空,它们迅速定位事故车辆,三分钟内化解拥堵;在中北路路口,空中“警眼”两分钟劝离占道经营的三轮车。这些场景,是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运用无人机构建“空地一体”交通管理新模式的真实写照。1.开学护航:空中巡
-
科技赋能甘蔗育种,开远打造高产高糖“甜蜜芯”事业
在云南开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正通过基因挖掘与技术创新,全力推动甘蔗品种的改良与产业升级。科研团队从种质资源保护到育种技术突破,为蔗糖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助力云南甘蔗品质与产量不断提升。研究所内建有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占地58亩,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甘蔗种质资源6200余份,涵盖热带种、割手密、
-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计划,人形机器人领军者迎资本大考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机器人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四足及人形机器人作为技术集成度最高、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方向,吸引了大量关注。曾被视为昂贵而小众的机器人技术,近年来随着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与技术成熟,逐渐走向消费级市场。在这一浪潮中,宇树科技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动向已
-
科普活动走进校园乡村,巴楚县启动全国科普月
9月1日,巴楚县正式启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本次活动重点关注青少年、农民、老年人和干部职工等多类人群,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科普宣传,旨在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有效增强公众科学素养。启动仪式首站“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在
-
眨眼操控无人机?智能隐形眼镜开启人机交互新可能
一、背景介绍眼机交互是一种借助眼球运动或眨眼等眼部行为实现与机器高效沟通的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方向。当前,常用的眼球运动捕捉手段主要包括CCD摄像头和内置金属线圈的隐形眼镜。前者往往需要搭配庞大复杂的外部设备,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后者则因使用刚性电子元件,容易引起眼部不适,并妨碍正常视线。相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