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健康大会展示人机协作新科技,智慧医疗勾勒未来图景
10月16日,2025健康产业高质量合作发展大会在杭州启幕。本次大会致力于构建一个连接政府、企业、学术、研究与资本的多方平台,推动健康产业全链条的深度协作与生态共建。
展会现场,程天科技带来的下肢外骨骼康复设备引起广泛关注。一位行动受限的体验者借助该设备实现了自主站立与缓步行走。据介绍,这类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外骨骼产品,主要服务于因脊髓损伤、脑卒中等导致运动障碍的患者及老年群体,目前已进入全国上千家医疗机构,累计服务超70万人次。
公司联合创始人张继宇指出,外骨骼机器人不仅感知环境,更能实时解读使用者的肌张力、呼吸、重心乃至情绪状态。通过AI对用户行动意图的“理解”,设备能动态生成个性化辅助方案,在提升康复效果的同时,也给予使用者心理层面的支持。
不远处,易启未来的智能中医理疗机器人正通过深度相机扫描用户身体,结合AI问诊自动规划并执行理疗操作。该设备可识别约74个穴位,有效帮助机构提升约70%的运营效率。公司CEO余志勇认为,机器人理疗的标准化与精准化,与人类技师的情感互动和灵活性形成互补,有助于推动健康服务走向普惠。他观察到,公众对智能健康产品的接受度正呈“指数级提升”。
家家健康控股总裁郑杨表示,中国在技术创新与供应链方面的优势,为机器人产品出海、实现品牌全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他看来,数字健康不仅是关乎民生的“未来产业”,更是与青年创新力共振的“朝阳赛道”。
随着科技进步,公众的健康观念与需求也在持续演变。大会期间发布的《未来健康年度十问》白皮书显示,“以养代治”理念日益普及,居家健康管理受到更多关注,家庭医疗设备与配药需求快速增长,整体健康消费呈现精细化与场景化趋势。
为推动产业协同,大会还启动了“一带一路医疗出海计划”,发布了健康萧山新质生产力创新计划,并成立中国连锁门诊发展联盟。在后续议程中,多个平行论坛将围绕医疗生态、银发经济等议题展开,持续探讨行业机遇与挑战。
更多文章
-
成都投用全国首批粮食气膜仓,科技储粮实现保质降耗
秋收过后,正值粮食入库时节。近日,记者随“筑牢大国粮仓”采访团走进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央储备粮新津直属库,探访国内首批投入使用的气膜结构粮仓。四座通体雪白、弧形穹顶的巨型仓体引人注目,它们已平稳运行两年,主要用于储存大豆。与传统仓型不同,气膜仓采用三层复合结构:外层为PVDF膜材,具备优异防水性能;中间是聚
-
杭州健康大会展示人机协作新科技,智慧医疗勾勒未来图景
10月16日,2025健康产业高质量合作发展大会在杭州启幕。本次大会致力于构建一个连接政府、企业、学术、研究与资本的多方平台,推动健康产业全链条的深度协作与生态共建。展会现场,程天科技带来的下肢外骨骼康复设备引起广泛关注。一位行动受限的体验者借助该设备实现了自主站立与缓步行走。据介绍,这类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
-
深港青年共展海空科技,无人机与冲浪点亮湾区嘉年华
10月17日,一场融合海洋运动与无人机科技的嘉年华活动在深圳盐田区上演。来自深港两地的50余名青年齐聚一堂,在蓝天碧海之间,共同呈现了一场科技与体育交融的精彩盛会。活动以无人机编队飞行与电动冲浪竞速同步启动为亮点。空中,无人机拉起“山海共行动 智启十五运”的醒目标语;海面,五名冲浪选手驾驭电动冲浪板破浪前行
-
中国科大突破毫秒级动态成像,揭示神经突触传递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神经科学研究。该团队历经十五年持续探索,成功开发出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完整捕捉到突触囊泡在神经传递过程中释放与回收的动态结构,并据此提出全新的“亲吻-收缩-逃逸/融合”模型,为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争议画上句号。人类大脑
-
人工智能助力残疾人创业,数字技能点亮乡村未来
近日,长沙市残联在宁乡组织开展了一场面向残疾人士的“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专项培训。活动以提升数字能力、拓展创业路径为目标,通过系统化课程与多样化教学形式,帮助学员掌握前沿技术,融入乡村发展浪潮。本次培训围绕“认知—实操—融合”三大环节,精心设计了实用且完整的教学体系。课程不仅涵盖人工智能在新媒体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