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范式突破算力瓶颈,2025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融合会议在沪召开
一场以“破解算力天花板”为目标的关键会议——2025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融合创新学术会议,于8月30日上午在上海开幕。本次会议在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指导下,由复旦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
会议以“探索计算与智能双向赋能”为主线,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融合发展的理论前沿与产业实践,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的400余位专家参与。
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但基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系统逐渐面临“存储墙”“功耗墙”等根本性瓶颈。算力需求呈指数级攀升,原有技术路线已难以持续支撑智能发展的宏大需求。
为应对这一挑战,一种被称为“介观尺度计算”的新范式正在兴起。该技术聚焦于芯片与机架之间的物理尺度,通过高密度多维互连和异质集成,重构计算资源的组织方式——从“复杂节点+简单互连”转向“简单节点+复杂互连”,从而实现计算效率的超非线性提升。大会主席邬江兴院士指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范式层面的根本变革,通过“智能涌现”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为走向自主智能奠定基础。
会上,普陀区与复旦大学联合启动“大模型内生安全概念验证平台”,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产品和商业应用转化。该平台聚焦于大模型全流程的可信增强,在医保稽核、智能建造、自动驾驶、网络安全等五大方向开展应用验证,尝试在AI模型中植入“安全基因”,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内生安全机制。
同时,在会议期间,复旦大学携手15家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及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晶圆级智能计算创新联合体”,旨在推动介观尺度计算从技术突破走向产业生态建设,助力上海构建全球影响力的智能计算高地。
多项创新成果也在会上亮相,包括晶上飞畅透明医保大模型、大模型内生安全检测平台、开源量子芯片设计工具 EDA-Q 等,并同步发布多本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融合蓝皮书,系统呈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更多文章
-
AI犯罪新形态:首个自动编写勒索软件成功突破系统防护
近日,国际安全研究团队确认了全球首例完全由人工智能自主生成的勒索软件,标志着网络攻击进入新的危险阶段。该恶意程序能动态生成跨平台攻击脚本,极大增加了检测与防范的难度。据斯洛伐克网络安全企业ESET分析,这一被称为“PromptLock”的勒索软件采用Go语言编写,并基于OpenAI旗下模型gpt-oss:20b,通过Ollama接口实时生
-
AI重塑教育生态:如何以批判性思维应对“思考力危机”?
随着DeepSeek、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渗透工作、学习与日常生活,人类认知与教育模式正经历深层变革。国务院近期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将AI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推动从“知识传授”迈向“能力为本”的育人转型,鼓励全民学习AI新知识、新技术。然而,技术的蓬勃背后存在隐忧。多位专家
-
杭州“AI市集”开辟技术试验新场景,创意互动点燃生活应用火花
8月3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AI切磋大会”市集在杭州拉开帷幕,以“技术摆摊”的形式汇聚众多年轻开发者和科技爱好者,让人工智能走出实验室,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日常创意。不同于传统展会,本次市集强调“可体验、可交互、可带走”,二十多个摊位覆盖AI调香、情绪奶茶、个性化手串定制、诗歌生成与3D形象设计等多种趣味应用
-
AI生成内容须明确标注,微信与腾讯元宝积极响应新规
自9月1日起,根据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推出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所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文字、图像、音视频等信息,均须明确标识其AI来源。该规定旨在加强对AI合成内容的监管,防范虚假信息的传播风险。根据《办法》,AI生成合成内容不仅包括常见的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还涵盖虚拟场景等多种信息
-
绍兴抢抓“AI+”机遇,打造特色产业创新高地
在近日召开的绍兴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强市建设推进会上,当地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握战略机遇、拓宽发展视野,全力切入人工智能新赛道,正式启动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地的工作部署。作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绍兴积极顺应“人工智能+”趋势,明确主攻方向与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