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为数学研究新伙伴,人机协作催生数学新发现
人工智能正在数学研究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显著提升了研究效率,还帮助数学家发现新的定理与规律,推动数学研究进入数字化与智能化新阶段。
在传统数学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验证定理的正确性,并反复确认某个思路是否已被前人提出。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董彬教授指出,AI能够通过形式化验证系统,像运行代码一样检验数学结论,有效避免因自然语言表述不精确而导致的错误,极大提升了研究的严谨性与效率。
此外,AI在语义检索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可帮助研究者快速确认某一数学命题是否已有研究,避免重复劳动。正如知名数学家陶哲轩所期待的,AI正在成为数学家精准定位“巨人肩膀”的工具,使学者能将更多精力投入真正的原创工作中。
在拓展研究思路方面,AI还能帮助研究者跨越学科壁垒,快速识别不同数学工具与理论之间的潜在关联,起到“桥梁”作用,激发新的思考方向。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金石认为,AI与数学的结合是一种“认知增强”,使研究者能够处理更高维度、更复杂的结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AI与数学的人机协作已取得多项突破。例如,DeepMind团队与数学家合作,通过AI模型分析变量间的潜在关系,提出多个全新数学定理。董彬团队也借助类似方法,在ADLV维数公式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尽管这类方法目前仍主要用于“单点突破”,但展示出AI在数学发现中的辅助价值。
更系统的解决方案可能来自于大语言模型。董彬提出,未来可培养“AI学徒”,通过模仿数学家的推理习惯和工作流程,构建出可持续学习、具有泛化能力的AI助手。DeepMind研发的AlphaProof和AlphaGeometry 2已展现出此类潜力,达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水平。
然而,AI在数学研究中的深入应用仍面临挑战。一方面,数学自然语言表述存在模糊性,阻碍了机器的高效验证与推理;另一方面,高质量数学语料的缺乏也限制了AI模型的训练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正推动“数学数字化”进程,将自然语言数学陈述转化为精确的形式化语言,并开发相应的推理模拟器。
董彬强调,AI并不会取代数学家,而是使其更专注于创造性工作。随着更多学者参与到AI与数学的融合研究中,以及数据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学研究正步入一个更高效、更具洞察力的新时代。
更多文章
-
南宁人工智能产业聚链成势 政策场景生态协同驱动升级
南宁前八月高技术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增长强劲,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提升9.5%,反映出当地产业结构正持续优化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南宁以建设南A中心为核心,积极探索“北上广研发—南宁集成—东盟应用”的创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政策层面,南宁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出台多项措施,涵盖产业全链条支持,包括专项政
-
AI重塑文旅新生态:沉浸体验与智慧服务开启产业新篇章
在近日举办的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一系列融合人工智能的文旅产品集中亮相。从360度全景沉浸观影、AR考古探索盲盒,到机器人乐队与仿生舞者,这些可触摸、可感知的科技应用,为参观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也标志着文旅产业正从“走马观花”走向深度融合的智慧化阶段。沉浸式场景构建,激活文化体验新形态人工智
-
AI破译生命演化密码:我国团队利用蛋白语言模型揭示适应性趋同机制
一、“高阶特征”突破传统研究瓶颈自然界中存在令人惊叹的趋同演化现象:亲缘关系甚远的蝙蝠与齿鲸,竟各自独立演化出回声定位能力。长期以来,科学家试图从分子层面解释这类现象,但传统研究多聚焦于蛋白质序列中单个氨基酸的趋同变异,存在明显局限性。研究显示,即便缺乏明确的位点趋同,同源蛋白质仍可能通过高阶结构或
-
医智融合引领未来:2025服贸会展示有温度的数字医疗新生态
中医药智慧焕发新生机西苑医院展区的小型化经络调理机器人前排起体验长队。这款针对紧张型头痛的创新设备,通过机械臂自动识别头部穴位,沿经络走向实施精准调理。针灸科专家现场演示时指出,机械操作不仅能保持稳定的施力节奏,还可融合热力、磁疗等多重物理效应,使治疗效果更具可控性与持续性。广安门医院发布的"广
-
机器人组团亮相成都街头 国庆科技秀展现AI亲民魅力
国庆假期的成都交子大道,因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嘉年华而格外热闹。作为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科技·潮玩试验场”特展在此拉开帷幕,让市民与游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人工智能技术的生动应用。在活动现场,四川中科宇翼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机器人阵容成为全场焦点。从动作灵活的人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