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企业双轮驱动,工业智能体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近期,我国正从中央到地方密集推出支持“人工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的政策举措,明确提出以工业智能体为核心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多地政府与企业积极响应,加快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工业智能体正逐步成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支撑。
上海于8月19日发布“AI+制造”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增强工业模型能力、突破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工信部在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座谈会及两化融合工作会议中,也多次强调要扎实推进“人工智能+制造”,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开展企业试点,强化典型场景应用,推动工业大模型与数据集的协同发展。
工业智能体被业界视为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等多项技术的综合性智能系统。其核心优势在于自主决策与多体协同能力,能够实现跨产线、跨流程的复杂任务调度与资源优化,显著提升生产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目前,众多企业已在多个工业场景中推进智能体应用。例如,百度推出钢铁行业智能体,借助AI替代传统人工经验完成转炉加料决策,实现“AI炼钢”,有效降低物料消耗与冶炼时间。中国电信开发“星辰纺织智能体”,通过实时视觉检测实现纺织过程中的即时纠错,将生产效率提升20%。联通数科则在船舶设计领域推出翻模设计智能体,辅助完成二维到三维模型的自动转换,大幅压缩设计周期。
专家指出,工业智能体不仅推动研发、生产、供应链等环节的自主化与弹性化升级,还助力实现全链路优化与降本增效。据银泰证券预测,随着智能体应用不断拓展,到2028年,中国工业企业的AI相关支出有望达到900亿元。
尽管前景广阔,工业智能体的规模化落地仍面临数据融通、技术适配与商业闭环等多重挑战。尤其在数据方面,需加强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建设,并通过平台化工具降低中小企业的使用门槛。行业共识认为,需通过技术、产业、人才多维度协同,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推进的转变,才能真正迎来工业智能体从实验阶段走向工厂广泛应用的新阶段。
更多文章
-
AI成为数学研究新伙伴,人机协作催生数学新发现
人工智能正在数学研究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显著提升了研究效率,还帮助数学家发现新的定理与规律,推动数学研究进入数字化与智能化新阶段。在传统数学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验证定理的正确性,并反复确认某个思路是否已被前人提出。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董彬教授指出,AI能够通过形式化验
-
AI驱动金融业务流程再造,银行智能化转型步入深水区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金融行业,推动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和风控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在效率提升与风险可控的双重要求下,金融机构正积极探索一条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创新与合规协同并进的发展路径。作为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金融业对AI的态度呈现明显分化。一方面,银行等机构视AI为突破服务边界、优化流程
-
政策与企业双轮驱动,工业智能体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近期,我国正从中央到地方密集推出支持“人工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的政策举措,明确提出以工业智能体为核心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多地政府与企业积极响应,加快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工业智能体正逐步成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上海于8月19日发布“AI+制造”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增强工业模型能力、突
-
马来西亚推出首款自研AI芯片,加速布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
近日,马来西亚本土芯片设计企业SkyeChip发布了该国首款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处理器MARS1000,标志着马来西亚正式进入全球AI芯片研发竞争行列。该芯片属于边缘AI处理器类别,能够直接部署于终端设备,在本地完成数据处理,适用于汽车、机器人等多种智能设备场景。据介绍,MARS1000采用7纳米工艺打造,具备高能效、低成本及高度
-
厦门企业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多领域探索应用新场景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深入赋能各行各业、重塑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多家厦门企业正积极投身人工智能赛道,通过强化自主研发、拓展产业合作,不断探索AI在电力、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些企业不仅与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还着力推动国产算力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发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