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文博:上海引领文物活化新风尚
8月25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序厅内,一场聚焦文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交流盛会拉开帷幕。会议现场,多项创新应用场景惊艳亮相,多家科技企业与文博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AI技术如何为文物注入新活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上海积极探索文博智能化
上海,作为文博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先行者,始终走在时代前沿。从2018年上海博物馆建成全国首个数字化管理平台,到2021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线数字孪生系统,上海在文博领域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一系列标杆项目如“风起洛阳”沉浸式体验、“消失的法老”VR探索等,借助AI技术实现了文物的数字孪生与跨时空叙事,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生,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新动能。
当前,上海正加速推进AI在文物保护、鉴定、导览及沉浸式展览等领域的应用,力求通过技术创新让文物“活起来”,打造新型文化体验方式。文博场馆正逐步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引擎,而AI则扮演着讲述上海故事、中国故事的“超级翻译官”角色。
一批文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
会上,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博AI应用场景集中发布。上海博物馆与百视通携手打造数字孪生博物馆,利用AIGC、超高清等技术,让文物以更生动、更沉浸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中共一大纪念馆则规划开发“初光”大模型,与中国电信合作推进红色文化AI赋能项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与多家科创企业深化合作,在空间扫描、数字版权保护等领域构建全链条模式。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则与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可移动文物语料库建设。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筹建的“上海文物建筑与人工智能协同研究中心”也在会上宣布启动。该中心将聚焦文物建筑保护领域的AI应用,推动智慧化升级。
企业分享文博智能化成果
在企业分享环节,多家科技企业展示了文博智能化的最新成果。阶跃星辰推进大模型在文化创作与文旅消费领域的应用;商汤科技与傅利叶机器人合作,通过搭载大模型的机器人生动讲解馆藏文物,优化导览体验。库帕思致力于文博语料库建设,助力AI文化传承;MiniMax再现了AI驱动下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乐师表演及名画“复活”场景。北京博问以文博垂域大模型为技术底座,推动馆属智能体应用;建为历保重构文物保护与创新传播路径。风语筑新文旅则凭借科幻文旅项目“在水一方”荣获大奖,以“IP内容+科技体验+商业运营”模式开辟体验经济新蓝海。
在展示洽谈环节,企业与文博机构深入探讨了AI赋能业务的多种可能性。傅利叶机器人展示了具身智能在文博场馆的创新应用;笔墨AI的多模态AIGC互动终端已在多个文旅场景落地;新科动漫的LBE大空间项目《神秘的西夏陵》VR体验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取得良好反响。
展望未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全力贯彻“模塑申城”战略,深化AI与文化旅游的跨界融合,构建数字时代文旅新生态。通过政策引领、场景拓展与跨界合作,加快培育“AI+文旅”标杆案例,打造全球智慧文旅实践高地,让市民游客在科技与文化交融的海派新图景中感受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主办,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承办。
更多文章
-
AI成为数学研究新伙伴,人机协作催生数学新发现
人工智能正在数学研究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显著提升了研究效率,还帮助数学家发现新的定理与规律,推动数学研究进入数字化与智能化新阶段。在传统数学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验证定理的正确性,并反复确认某个思路是否已被前人提出。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董彬教授指出,AI能够通过形式化验
-
AI驱动金融业务流程再造,银行智能化转型步入深水区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金融行业,推动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和风控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在效率提升与风险可控的双重要求下,金融机构正积极探索一条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创新与合规协同并进的发展路径。作为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金融业对AI的态度呈现明显分化。一方面,银行等机构视AI为突破服务边界、优化流程
-
政策与企业双轮驱动,工业智能体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近期,我国正从中央到地方密集推出支持“人工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的政策举措,明确提出以工业智能体为核心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多地政府与企业积极响应,加快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工业智能体正逐步成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上海于8月19日发布“AI+制造”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增强工业模型能力、突
-
马来西亚推出首款自研AI芯片,加速布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
近日,马来西亚本土芯片设计企业SkyeChip发布了该国首款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处理器MARS1000,标志着马来西亚正式进入全球AI芯片研发竞争行列。该芯片属于边缘AI处理器类别,能够直接部署于终端设备,在本地完成数据处理,适用于汽车、机器人等多种智能设备场景。据介绍,MARS1000采用7纳米工艺打造,具备高能效、低成本及高度
-
厦门企业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多领域探索应用新场景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深入赋能各行各业、重塑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多家厦门企业正积极投身人工智能赛道,通过强化自主研发、拓展产业合作,不断探索AI在电力、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些企业不仅与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还着力推动国产算力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发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