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文博:上海引领文物活化新风尚

发布时间: 访问量:8

8月25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序厅内,一场聚焦文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交流盛会拉开帷幕。会议现场,多项创新应用场景惊艳亮相,多家科技企业与文博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AI技术如何为文物注入新活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上海积极探索文博智能化

上海,作为文博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先行者,始终走在时代前沿。从2018年上海博物馆建成全国首个数字化管理平台,到2021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线数字孪生系统,上海在文博领域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一系列标杆项目如“风起洛阳”沉浸式体验、“消失的法老”VR探索等,借助AI技术实现了文物的数字孪生与跨时空叙事,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生,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新动能。

当前,上海正加速推进AI在文物保护、鉴定、导览及沉浸式展览等领域的应用,力求通过技术创新让文物“活起来”,打造新型文化体验方式。文博场馆正逐步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引擎,而AI则扮演着讲述上海故事、中国故事的“超级翻译官”角色。

一批文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

会上,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博AI应用场景集中发布。上海博物馆与百视通携手打造数字孪生博物馆,利用AIGC、超高清等技术,让文物以更生动、更沉浸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中共一大纪念馆则规划开发“初光”大模型,与中国电信合作推进红色文化AI赋能项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与多家科创企业深化合作,在空间扫描、数字版权保护等领域构建全链条模式。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则与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可移动文物语料库建设。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筹建的“上海文物建筑与人工智能协同研究中心”也在会上宣布启动。该中心将聚焦文物建筑保护领域的AI应用,推动智慧化升级。

企业分享文博智能化成果

在企业分享环节,多家科技企业展示了文博智能化的最新成果。阶跃星辰推进大模型在文化创作与文旅消费领域的应用;商汤科技与傅利叶机器人合作,通过搭载大模型的机器人生动讲解馆藏文物,优化导览体验。库帕思致力于文博语料库建设,助力AI文化传承;MiniMax再现了AI驱动下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乐师表演及名画“复活”场景。北京博问以文博垂域大模型为技术底座,推动馆属智能体应用;建为历保重构文物保护与创新传播路径。风语筑新文旅则凭借科幻文旅项目“在水一方”荣获大奖,以“IP内容+科技体验+商业运营”模式开辟体验经济新蓝海。

在展示洽谈环节,企业与文博机构深入探讨了AI赋能业务的多种可能性。傅利叶机器人展示了具身智能在文博场馆的创新应用;笔墨AI的多模态AIGC互动终端已在多个文旅场景落地;新科动漫的LBE大空间项目《神秘的西夏陵》VR体验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取得良好反响。

展望未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全力贯彻“模塑申城”战略,深化AI与文化旅游的跨界融合,构建数字时代文旅新生态。通过政策引领、场景拓展与跨界合作,加快培育“AI+文旅”标杆案例,打造全球智慧文旅实践高地,让市民游客在科技与文化交融的海派新图景中感受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主办,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承办。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