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融合听力健康:四部门发文促人工智能应用

发布时间: 访问量:4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及中国残联四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全国耳与听力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公众相关健康水平。

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耳与听力健康领域仍存在诸多短板,听力障碍的预防、诊疗与康复服务能力,尚难以充分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耳与听力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伴随人口老龄化加速、经济快速增长和生活方式变化,听力损失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民众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健康中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数据显示,我国听力损失人群预计达2.2亿,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接近45%。听力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沟通,还损害心理与社会功能,若发生在儿童阶段导致聋哑,更将对其成长造成长期障碍。

在此背景下,《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应遵循“预防为主、主动识别、早期发现、重点干预、有效康复”的原则,围绕全年龄段和全生命周期持续加强耳与听力健康工作。到2030年,力争实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服务机构覆盖范围持续扩展,耳科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系统性、连续性的耳与听力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具体指标包括:至2030年,每10万人中耳鼻咽喉科执业(助理)医师数提升至4.2人,95%以上的县级综合医院设立耳鼻咽喉科(五官科),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超过90%,噪声岗位监测合格率不低于85%等。

《指导意见》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顺应新形势,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健全耳与听力健康服务体系。将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服务网络建设,明确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及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功能定位与协作机制,构建结构清晰、联动高效的服务体系。

提升耳病防治与康复服务水平。三级综合医院及耳鼻咽喉专科医院需重点提升对耳科疑难重症的诊疗能力及复杂听力学评估水平,并承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同时,加强省级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在保障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的基础上,逐步扩展面向全年龄段的听力语言康复服务。

加强重点人群听力健康保障。持续推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完善筛查阳性病例的诊断、干预、治疗及随访机制,着力提高三月内确诊率和六月内干预率,强化听觉与语言康复训练。积极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项目,预防和延缓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发生与发展。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常规听力筛查等支持措施。

推进耳与听力健康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坚持以临床需求为牵引,促进医学与工程、技术等多学科融合,加强耳科药品、医疗器械、听力检测与诊断技术等关键领域的创新,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同时,积极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

有专家指出,此次将人工智能明确列为耳与听力健康的工作重点,既顺应了技术发展趋势,也为破解基层服务能力薄弱、专业人才不足等现实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随着相关技术不断成熟,AI有望显著提升我国听力健康服务的覆盖广度与精准程度,为实现“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保障目标提供关键支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