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动能稳步成长,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千行百业
8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七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就热点问题回应媒体关切。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程,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应用。付凌晖指出,在此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正稳步成长,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今年1—7月,新动能支撑作用稳步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一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取得新进展,研发投入稳步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稳步推进。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元,投入强度提升至2.68%,已超越欧盟整体水平,并接近OECD国家均值。今年以来,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迅速迭代到机器人领域的高水平赛事,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受到国际广泛关注。
二是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的推动下,高质量创新成果不断落地,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高技术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其中技术密集型和附加值较高的行业表现尤为突出。7月份,规模以上集成电路制造业和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1.7%;1—7月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21.8%。同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分别实现12.8%和8.6%的较快增长。
三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数字技术正持续为千行百业注入新动能。今年7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9%。线上消费保持活跃,1—7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提升6.3%,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深化,应用场景加速拓展,各类智能终端产品加快普及。7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和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大幅增长80.8%和21%;工业机器人和民用无人机产量也分别实现24%和18.9%的较快增长。
在新质生产力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发展迅速,对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1—6月,规模以上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大模型应用显著推高算力需求,带动服务器产量大幅提升。此外,文体领域数字化服务也呈高速增长,1—7月头部文化体育服务平台企业交易额增幅超10%。
四是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不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经济结构中的“绿色含量”持续提高。7月份,新能源汽车和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与29.4%,绿色材料领域也实现高速扩张,碳纤维与生物基化学纤维分别增产43.8%和19.8%。绿色转型同时带动循环经济加速发展,当月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显示出绿色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更多文章
-
广西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融合赛收官 30强角逐应用场景创新
近日,2025年广西“人工智能+社会工作”创新应用大赛决赛在贵港正式举行,共有30支队伍进入最终角逐。本次大赛作为AI赋能行业系列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启动以来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社工机构、科技公司与高校的980支团队报名。经过前期选拔,最终有30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环节。赛事设置了新兴领域、党建引领
-
杭州搭建党外人才科创平台 推动产学研资深度融合
近日,杭州市推出“知新科创荟”协同创新机制,并同步举办首场科技成果双向对接活动,通过汇聚统一战线人才与资源,构建助力科技创新的新型服务平台。该机制围绕“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平台支撑、全程服务”的运行原则,构建起“1134”行动框架:建设一个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学者、企业家与投资人形成创新协作体;达成汇聚高
-
宜宾本土科技亮相国际舞台 驱动全球能源创新浪潮
一、国际会展集团:专业执行保障全球盛会作为本届活动的运营方,宜宾国际会展公司坚持国际水准与专业服务理念,规划设置了总面积达八万平米的三大核心展馆,云集了海内外顶尖厂商与地区骨干公司,系统呈现了从基础原料、电芯生产、车辆制造、循环利用到配套金融服务的完整链条。活动促成商业合作金额逾三百亿,获得各类媒体
-
中国金融科技出海新阶段:从技术输出到生态共建
从中国香港到新加坡,两大国际金融科技展会近期相继收官。作为行业风向标,两场活动不约而同将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实际应用作为核心议题。尽管关注点各有侧重——中国香港更强调智能风控与跨境合规,新加坡则聚焦人工智能推动普惠金融与生态构建——但两地都面临相似的挑战:技术研发与业务应用之间的脱节,导致许多机构难
-
北京海淀推出文化科技融合新政 激发文创产业新动能
1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多部门联合发布三项支持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涵盖人工智能与文创融合、游戏电竞产业、精品微短剧创作等重点领域。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首都科技创新核心区,海淀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深度结合,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作为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驱动力,通过技术赋能推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