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竞争与芯片封锁:OpenAI掌门人解析中美AI博弈新格局
在旧金山普雷西迪奥区一家地中海风味餐厅里,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罕见地与少数媒体进行了一场可供公开报道的交流。他坦言,自己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感到忧虑”,并指出美国或许未能充分意识到中国AI发展态势的复杂性与潜在影响。
奥尔特曼强调,不应将人工智能竞争简单理解为“中美谁领先”的问题。他认为,整个局势远比这类二元判断更为错综复杂。他举例说,中国在推理计算等关键环节上可能具备更快的部署能力。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的竞赛还涵盖研究创新、产品落地等多个层面,涉及诸多相互关联的要素。
在他看来,仅依靠出口管制等单边措施,恐怕难以有效应对这一全局性挑战。整场竞争不仅是技术实力的比拼,更是一场涵盖政策、产业链与生态建设的系统性格局重构。
尽管美国持续加码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却公开质疑这类政策能否真正适应技术发展的现实节奏。
当被问及“限制向中国出口GPU是否足以让人高枕无忧”时,奥尔特曼明确表示怀疑。他认为:“单从直觉上来说,这种做法恐怕难以奏效。”
他进一步解释道,出口管制往往存在目标偏差的风险:“你可能会对某一类芯片实施禁令,但它们未必是关键;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能选择自建晶圆厂,或者通过其他方式绕过监管。”他所说的“晶圆厂”,正是指那些制造从智能手机到高端AI系统所需芯片的半导体生产基地。
奥尔特曼坦言:“我当然也希望存在一种立竿见影的办法,但现实是,这个问题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他的这番表态,恰逢美国政府正不断修正其人工智能遏制策略。最初由拜登政府出台的半导体出口管控措施,在今年四月特朗普政府任内进一步升级——更多先进芯片被纳入限制范围,甚至包括那些为符合早期规定而特殊设计的芯片型号也在禁令之列。
在美国科技企业高度依赖英伟达与AMD等公司提供芯片的同时,中国企业正借助本土供应链的替代方案持续取得进展。这一现实,令外界对美国实施半导体出口限制的实际效果产生疑问。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促使OpenAI重新考量其模型开放策略。尽管OpenAI历来对完全开源持保守态度,但奥尔特曼坦言,来自中国开源模型——例如DeepSeek等项目的竞争压力,的确影响了他们近期推出开放权重模型的决策。
奥尔特曼表示:“现实很清楚,如果我们不迈出这一步,未来的开源生态很可能将由中国主导的模型所构筑。这当然是我们决策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它不是唯一原因,但却具有相当的分量。”
更多文章
-
南京突破AI关键技术,三大创新成果推动智能普惠发展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于8月20日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开幕。本届大会由南京市人民政府牵头,紫金山实验室、中国通信学会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以“网络全球 决胜未来”为主题,旨在构建全球性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网络通信领域的技术协作与产业融合。会议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数算融合网络等前沿议题,设置开幕式、
-
技术融合听力健康:四部门发文促人工智能应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及中国残联四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全国耳与听力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公众相关健康水平。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耳与听力健康领域仍存在诸多短板,听力障碍的预防、诊疗与康复服务能力,尚难以充分满足群众多层次
-
当艺术遇见AI:雄安打造智能文化新生态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正深度驱动数智化转型进程。在艺术领域,AI从创作、传播到教育等多个维度开辟了新路径,全面重构艺术生态,为产业发展持续赋能。《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保护,推进人性化与艺术化城市建设,发展高端影视、创意设计等业态,建设国
-
韩发布新增长战略:瞄准AI前三强 推动国家产业转型
韩国政府于22日公布了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规划——“新政府经济增长战略”,明确提出将以企业为主导、政府为支撑,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及超级创新产业发展,目标是将国家潜在经济增长率提升至3%。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具润哲当天主持联合发布会,对外详细介绍了这一战略。该蓝图旨在推动韩国跻身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前三强,
-
迈向技术奇点:中国AI以耐心迎临界突破
近日,杭州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真正走入家庭生活,仍有较长距离,整个行业尚处发展初期。他指出,当前核心制约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水平尚未达到关键突破点,整体能力仍存在明显局限。尽管人工智能近年来备受瞩目,人形机器人不仅登上春晚舞台,还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展示出卓越的运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