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慧城市新范式:重庆“渝快办”解锁智能服务新场景
人工智能正在为城市发展开辟崭新前景。在提升超大城市数字化与智能化治理水平方面,重庆有哪些具体规划和举措?在8月19日上午召开的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大数据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代小红对此作出回应。
代小红表示,本次全会积极响应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围绕增强超大城市数智治理能力这一核心目标,系统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依托AI技术优化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构建高效协同的城市运行与治理智能中枢,以及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高地。下一步,市大数据发展局将全面贯彻全会要求,扎实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促进人工智能与数字重庆建设深度融合,持续增强城市在发展、服务与治理等多方面的现代化能力。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重庆正以AI技术为引擎,深度融入"33618"先进制造集群与"416"科创战略布局,通过构建智能化数字底座、激活绿色算力潜能,重点打造汽车产业可信数据生态圈,为产业升级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当地正加速突破自动驾驶算法、智能交互系统等关键技术,推动整车智能化迭代,助力"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市场抢占技术制高点。
针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重庆创新建立"政产社企"四维数据协同机制,通过整合多源数据资源打造产业知识图谱,建设"智能决策中枢+数字化产线"双轮驱动体系。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应用AI的技术门槛,更以低成本解决方案推动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的数字动能。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城市高品质服务
“无论市民使用普通话还是重庆方言,都能便捷、安全地查询医保、社保和公积金等信息。”代小红介绍,重庆正全面升级“渝快办”平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覆盖群众日常“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多个方面,构建包括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养老等在内的多领域“AI+”服务场景,让智能应用更贴合市民生活实际。
平台中打造的智能助手“渝小智”,具备自然对话和实时查询能力,既可协助查询个人社保、医保及公积金信息,也能解答新生儿出生登记、子女入学等常见问题。未来,重庆还将持续优化“渝小智”,逐步接入“就医一件事”“医养结合”等更多高频服务事项,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一站式服务。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城市高效能治理
历经两年多数字重庆"1361"框架的深耕实践,重庆已构建起具备强大支撑力的智慧城市数据中枢,同步建成覆盖市、区县、镇街三级的智能治理中枢体系。这座超大城市正将AI深度融入城市运行脉络,在风险感知、决策推演、过程监管、效果评估等治理链条中形成闭环应用,通过智能算法辅助实现"平急两用"的精准调度,既保障日常运行高效有序,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科学可控。
以当前防汛工作为例,系统可实时抓取气象云图、水文监测、地形扫描及人口房屋等基础数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实现灾害预警。当风险等级突破阈值时,AI模型能快速模拟灾害扩散路径,精准划定受影响区域,自动生成人口疏散方案、物资调配路线等应急预案。这种"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模式,使城市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为守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屏障。
更多文章
-
南京突破AI关键技术,三大创新成果推动智能普惠发展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于8月20日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开幕。本届大会由南京市人民政府牵头,紫金山实验室、中国通信学会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以“网络全球 决胜未来”为主题,旨在构建全球性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网络通信领域的技术协作与产业融合。会议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数算融合网络等前沿议题,设置开幕式、
-
技术融合听力健康:四部门发文促人工智能应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及中国残联四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全国耳与听力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公众相关健康水平。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耳与听力健康领域仍存在诸多短板,听力障碍的预防、诊疗与康复服务能力,尚难以充分满足群众多层次
-
当艺术遇见AI:雄安打造智能文化新生态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正深度驱动数智化转型进程。在艺术领域,AI从创作、传播到教育等多个维度开辟了新路径,全面重构艺术生态,为产业发展持续赋能。《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保护,推进人性化与艺术化城市建设,发展高端影视、创意设计等业态,建设国
-
韩发布新增长战略:瞄准AI前三强 推动国家产业转型
韩国政府于22日公布了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规划——“新政府经济增长战略”,明确提出将以企业为主导、政府为支撑,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及超级创新产业发展,目标是将国家潜在经济增长率提升至3%。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具润哲当天主持联合发布会,对外详细介绍了这一战略。该蓝图旨在推动韩国跻身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前三强,
-
迈向技术奇点:中国AI以耐心迎临界突破
近日,杭州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真正走入家庭生活,仍有较长距离,整个行业尚处发展初期。他指出,当前核心制约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水平尚未达到关键突破点,整体能力仍存在明显局限。尽管人工智能近年来备受瞩目,人形机器人不仅登上春晚舞台,还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展示出卓越的运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