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成果转化的破局之道
近年来,我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率先推出"三项改革"举措,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难题。自2022年实施以来,这项改革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让沉睡的专利技术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场创新变革中,众多科研团队勇当"探路者",他们带着潜心研发的科技成果,从安静的实验室走向火热的市场一线。这些曾经束之高阁的研究成果,如今正在生产线上实现价值,在产业链中创造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在铜川之光光电科技公司,梁磊与罗飞这对搭档正演绎着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故事。一个是深耕技术研发的学者,一个是深谙市场之道的实践者,两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探索之路,恰是陕西科技体制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
作为科教资源富集却长期面临转化瓶颈的省份,陕西虽坐拥大量创新成果,却始终被"不愿转、不敢转、没钱转"的困境所困扰。2021年,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陕西率先在部分高校启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
起初,面对这场改革,梁磊心里也充满犹疑——放下教鞭投身商海,这条路能走通吗?转机出现在2022年3月,当试点范围扩大到省属理工类高校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政策的东风来了。在制度创新的护航下,这位曾经的学者终于卸下思想包袱,带领团队迈出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
创业之初,梁磊团队就面临着设备短缺的窘境。他们四处奔走,向学院、研究所借用实验器材,像拼图一样凑齐了基础研发条件。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从专利到产品的跨越,远比想象中更为艰难。
在无数个日夜的攻坚克难后,这支团队终于迎来了突破。他们创新性地运用光声光谱技术,成功研制出国产高精度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这项名为"全光双共振增强型光声光谱气体分析仪"的核心技术,一举打破了国外在碳监测领域的技术垄断。如今,这项自主创新的成果已在多个国家级碳监测试点得到应用。
铜川市作为秦创原"三项改革"的先行试验区,率先见证了科技转化的硕果。通过与梁磊团队的深度合作,当地建成了全省首个生态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全国碳监测试点城市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这场产学研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着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三项改革"如同一把钥匙,解开了长期束缚科研人员的制度枷锁。在政策红利的催化下,越来越多像梁磊、郑益朋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正将实验室里的"沉睡专利"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真金白银"。这些被激活的创新资源正加速流向企业,让陕西的科研力量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
如今,梁磊团队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他们创新性地将光声光谱技术与高光谱成像相结合,开发出具有高分辨率、强穿透性的生物医学检测系统。这项突破性技术已成功实现肿瘤细胞的精准识别,并完成了原理样机的验证,为医疗诊断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
更多文章
-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科技创新与股市回暖提振信心
国际媒体近日关注到,随着中国科技产业持续突破与资本市场表现强劲,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显著提升,外资正掀起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1.科技突破,投资者“害怕错失”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成为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陆续推出自研AI大模型,寒武纪等芯片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进展,这些突破增
-
科技赋能传统米粉产业 中国特色小吃加速走向世界
在广西柳州举办的2025中国米粉企业产需对接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传统米粉这一特色小吃打造成为现代化大产业,并推动其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本次大会作为国际米粉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环节,汇集了120余家米粉生产及设备制造企业。展厅内香气四溢,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常德米粉
-
东莞智能终端产业图谱:数据解码万亿级集群创新密码
在全球科技巨头相继发布新品的九月,智能终端产业再度成为市场焦点。而支撑这些创新产品从概念走向现实的,正是东莞这座隐藏在全球智能终端制造网络背后的重要城市。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近期发布《全国产业集群大全》东莞专题,从数据视角揭示这一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电子信息产业汇聚超2.5万家企业东莞构建了一个由专
-
长虹亮相科博会:熊猫AI与硬核科技的双重奏响
在四川绵阳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长虹控股集团以独特的“熊猫AI智能家电”与“硬核科技成果”双线展示成为焦点。这一设计既展现了科技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温度,也凸显了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的实力。步入展区,“熊猫AI快乐生活”主题入口以全息投影再现大熊猫在竹林中嬉戏的场景,吸引众多观
-
人工智能步入现实:2025云栖大会见证AI规模化落地
为期三天的2025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落下帷幕。尽管官方统计参会人数超过12万,但现场熙攘的人流、密集的新品发布和琳琅满目的实体产品,更直观地展现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已从演示文稿中的概念和宣传片中的愿景,蜕变为可触摸、可体验、可感知的实体存在。这一变化让众多科技爱好者感叹:在屏幕上“悬浮”多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