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控'到'数控':看AI如何重塑煤矿生产
淮北矿业集团在智能化转型中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开发分公司负责人顾春雷对自主研发的"淮矿小Ai"智能助手给予高度评价。这款基于先进大模型技术打造的办公助手,具备智能问答、信息检索等功能,在政策解读、数据查询等场景中表现优异,使日常办公效率提升近四成。
在铁路运输领域,技术创新同样带来质的飞跃。据铁运处技术负责人介绍,通过部署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货车检查方式实现革命性变革——从传统的人工现场检查升级为智能化图像分析。这一转变使每列车的检测时间从原先的40多分钟大幅缩减至5分钟左右,效率提升近8倍。
这些创新成果正是淮北矿业集团大力推进"AI+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生产经营各环节,该集团正加速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从办公管理到生产运营,智能化应用已覆盖集团多个业务领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辅助科学决策
在煤矿开采这一特殊作业环境中,淮北矿业集团面临着复杂的生产系统和严峻的安全挑战。为应对这些难题,集团构建了覆盖全矿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工业环网、智能化数据中心和综合管理平台。这些系统通过对生产全流程数据的智能分析,实现了对设备工况、生产指标等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控。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集团建立了智能预警机制,能够自动识别异常情况,推动管理模式从传统的被动处置转向主动预防。决策过程也由依赖经验判断转变为数据驱动的智能辅助模式。今年7月,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杨洁在监控屏上发现一条醒目的预警提示:"上半年商品煤产量905万吨,预计全年产量1810万吨,低于预期目标"。这条由系统自动生成的预警信息,及时为管理层提供了决策参考。通过数字化转型,淮北矿业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到智能管控的跨越式发展。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淮北矿业集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数据中心技术主管杨洁介绍,通过引入先进算法,集团构建的智能管控平台已具备自主监测和分析能力。该系统能实时跟踪各类生产经营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预警机制,并基于数据分析给出优化建议,真正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在安全生产领域,技术创新成效尤为显著。以杨柳矿为例,其部署的智能安检系统可在瞬间识别十余种违规行为,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遍布井下的近500个智能监控点组成全天候安全防护网,去年曾通过分析输送带运行数据,提前近20分钟预测设备故障,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在1033智能化工作面,老矿工王合理正经历着采煤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他的操作台显示屏上实时呈现着各类地质参数,采煤机在算法控制下自动调整作业姿态。"采了二十年煤,现在就像在开智能汽车一样轻松。"这位资深矿工的感慨,生动诠释了智能化给传统采煤作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淮北矿业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打造了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数字孪生管理平台。该平台整合了AI、大数据、虚拟仿真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煤矿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体系。在这一体系支撑下,井下生产设备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管控,电力系统迈入智能化运维新阶段,各类隐患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在涡北选煤厂,智能选煤系统的应用成效尤为突出。通过建立与实体厂房完全对应的三维数字模型,该系统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据厂方负责人介绍,新系统使故障排查和药剂投放等关键工序效率提升近三分之一,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大幅下降85%,年节省电费支出超过200万元。更令人瞩目的是,系统对设备故障的预测准确率接近99%,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显著降低了运维成本(降幅达35%),还使药剂消耗量减少近半,充分展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多重效益。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传统煤炭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
机器人“家族”不断壮大
走进淮北矿业集团,随处可见机器人"新员工"忙碌的身影。在集团总部,智能消防巡检机器人"淮小安"正沿着预定路线自主巡查,对近300个消防点位进行无死角监测,保持着完美的检测记录。而在选煤厂的药剂车间,工业机器人正以毫米级精度完成药剂袋的拆包投放作业,动作灵活程度不亚于熟练工人。
近年来,该集团持续扩大机器人应用版图,在巡检、操作等领域引入多种智能装备,推动传统作业方式向自动化转型。现场技术人员一边操控着自动喷涂机器人一边介绍:"这些'钢铁同事'特别擅长重复性、高强度的工作,不仅施工精度高,还能24小时连续作业,既保证了质量又减轻了工人负担。"从消防巡查到生产操作,智能机器人正在成为淮北矿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
在淮北矿业集团的生产现场,机器人正逐步取代传统人工作业。据装备部门负责人介绍,新型清仓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使原本耗时费力的煤仓清理工作变得高效安全。这些"钢铁清道夫"不仅作业速度快,还能在危险环境中稳定工作,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
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企业各个角落:巡检机器人24小时监控着配电室和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搬运机器人让物资仓库的存储空间提升了五分之一,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未来我们将重点突破两大方向,"该负责人表示,"一是提升机器人在恶劣工况下的作业可靠性,二是优化智能控制系统算法,让这些'机械员工'能在更多复杂场景中大显身手。"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智能机器人正在为传统矿业注入新的活力。
更多文章
-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科技创新与股市回暖提振信心
国际媒体近日关注到,随着中国科技产业持续突破与资本市场表现强劲,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显著提升,外资正掀起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1.科技突破,投资者“害怕错失”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成为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陆续推出自研AI大模型,寒武纪等芯片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进展,这些突破增
-
科技赋能传统米粉产业 中国特色小吃加速走向世界
在广西柳州举办的2025中国米粉企业产需对接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传统米粉这一特色小吃打造成为现代化大产业,并推动其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本次大会作为国际米粉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环节,汇集了120余家米粉生产及设备制造企业。展厅内香气四溢,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常德米粉
-
东莞智能终端产业图谱:数据解码万亿级集群创新密码
在全球科技巨头相继发布新品的九月,智能终端产业再度成为市场焦点。而支撑这些创新产品从概念走向现实的,正是东莞这座隐藏在全球智能终端制造网络背后的重要城市。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近期发布《全国产业集群大全》东莞专题,从数据视角揭示这一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电子信息产业汇聚超2.5万家企业东莞构建了一个由专
-
长虹亮相科博会:熊猫AI与硬核科技的双重奏响
在四川绵阳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长虹控股集团以独特的“熊猫AI智能家电”与“硬核科技成果”双线展示成为焦点。这一设计既展现了科技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温度,也凸显了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的实力。步入展区,“熊猫AI快乐生活”主题入口以全息投影再现大熊猫在竹林中嬉戏的场景,吸引众多观
-
人工智能步入现实:2025云栖大会见证AI规模化落地
为期三天的2025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落下帷幕。尽管官方统计参会人数超过12万,但现场熙攘的人流、密集的新品发布和琳琅满目的实体产品,更直观地展现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已从演示文稿中的概念和宣传片中的愿景,蜕变为可触摸、可体验、可感知的实体存在。这一变化让众多科技爱好者感叹:在屏幕上“悬浮”多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