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控'到'数控':看AI如何重塑煤矿生产
淮北矿业集团在智能化转型中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开发分公司负责人顾春雷对自主研发的"淮矿小Ai"智能助手给予高度评价。这款基于先进大模型技术打造的办公助手,具备智能问答、信息检索等功能,在政策解读、数据查询等场景中表现优异,使日常办公效率提升近四成。
在铁路运输领域,技术创新同样带来质的飞跃。据铁运处技术负责人介绍,通过部署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货车检查方式实现革命性变革——从传统的人工现场检查升级为智能化图像分析。这一转变使每列车的检测时间从原先的40多分钟大幅缩减至5分钟左右,效率提升近8倍。
这些创新成果正是淮北矿业集团大力推进"AI+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生产经营各环节,该集团正加速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从办公管理到生产运营,智能化应用已覆盖集团多个业务领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辅助科学决策
在煤矿开采这一特殊作业环境中,淮北矿业集团面临着复杂的生产系统和严峻的安全挑战。为应对这些难题,集团构建了覆盖全矿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工业环网、智能化数据中心和综合管理平台。这些系统通过对生产全流程数据的智能分析,实现了对设备工况、生产指标等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控。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集团建立了智能预警机制,能够自动识别异常情况,推动管理模式从传统的被动处置转向主动预防。决策过程也由依赖经验判断转变为数据驱动的智能辅助模式。今年7月,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杨洁在监控屏上发现一条醒目的预警提示:"上半年商品煤产量905万吨,预计全年产量1810万吨,低于预期目标"。这条由系统自动生成的预警信息,及时为管理层提供了决策参考。通过数字化转型,淮北矿业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到智能管控的跨越式发展。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淮北矿业集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数据中心技术主管杨洁介绍,通过引入先进算法,集团构建的智能管控平台已具备自主监测和分析能力。该系统能实时跟踪各类生产经营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预警机制,并基于数据分析给出优化建议,真正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在安全生产领域,技术创新成效尤为显著。以杨柳矿为例,其部署的智能安检系统可在瞬间识别十余种违规行为,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遍布井下的近500个智能监控点组成全天候安全防护网,去年曾通过分析输送带运行数据,提前近20分钟预测设备故障,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在1033智能化工作面,老矿工王合理正经历着采煤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他的操作台显示屏上实时呈现着各类地质参数,采煤机在算法控制下自动调整作业姿态。"采了二十年煤,现在就像在开智能汽车一样轻松。"这位资深矿工的感慨,生动诠释了智能化给传统采煤作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淮北矿业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打造了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数字孪生管理平台。该平台整合了AI、大数据、虚拟仿真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煤矿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体系。在这一体系支撑下,井下生产设备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管控,电力系统迈入智能化运维新阶段,各类隐患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在涡北选煤厂,智能选煤系统的应用成效尤为突出。通过建立与实体厂房完全对应的三维数字模型,该系统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据厂方负责人介绍,新系统使故障排查和药剂投放等关键工序效率提升近三分之一,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大幅下降85%,年节省电费支出超过200万元。更令人瞩目的是,系统对设备故障的预测准确率接近99%,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显著降低了运维成本(降幅达35%),还使药剂消耗量减少近半,充分展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多重效益。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传统煤炭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
机器人“家族”不断壮大
走进淮北矿业集团,随处可见机器人"新员工"忙碌的身影。在集团总部,智能消防巡检机器人"淮小安"正沿着预定路线自主巡查,对近300个消防点位进行无死角监测,保持着完美的检测记录。而在选煤厂的药剂车间,工业机器人正以毫米级精度完成药剂袋的拆包投放作业,动作灵活程度不亚于熟练工人。
近年来,该集团持续扩大机器人应用版图,在巡检、操作等领域引入多种智能装备,推动传统作业方式向自动化转型。现场技术人员一边操控着自动喷涂机器人一边介绍:"这些'钢铁同事'特别擅长重复性、高强度的工作,不仅施工精度高,还能24小时连续作业,既保证了质量又减轻了工人负担。"从消防巡查到生产操作,智能机器人正在成为淮北矿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
在淮北矿业集团的生产现场,机器人正逐步取代传统人工作业。据装备部门负责人介绍,新型清仓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使原本耗时费力的煤仓清理工作变得高效安全。这些"钢铁清道夫"不仅作业速度快,还能在危险环境中稳定工作,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
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企业各个角落:巡检机器人24小时监控着配电室和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搬运机器人让物资仓库的存储空间提升了五分之一,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未来我们将重点突破两大方向,"该负责人表示,"一是提升机器人在恶劣工况下的作业可靠性,二是优化智能控制系统算法,让这些'机械员工'能在更多复杂场景中大显身手。"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智能机器人正在为传统矿业注入新的活力。
更多文章
-
进博会展示AI新图景:智能科技赋能基建与医疗升级
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科技展区成为关注焦点,多家国际知名企业集中呈现了人工智能在基础建设与健康医疗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在工业制造板块,德国科技企业西门子推出了面向中国市场的生成式工业AI辅助系统,该技术率先应用于汽车智能制造环节,有望将编程周期缩短近三分之一。同时,西门子还与国内金属建筑企业共同研发
-
人工智能驱动出行变革,智慧交通驶入快车道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近日共同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30年建成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我国交通运输智能化水平进入世界前列。一、助推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左右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
-
智绘环卫新画卷:2025国际AI机器人大赛落户深圳
一、用前沿技术赋能城市环卫,以创新应用引领未来一场以智能技术重塑城市环境管理的国际性赛事——2025深圳国际人工智能清洁机器人大赛,将于11月下旬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这项盛会由深圳市城管局、工信局、科创委、交通局等多个政府机构共同筹办,旨在搭建全球化的技术交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环境服务领域的
-
蔡昉:人工智能助力高质量发展需制度保障与改革推进
当前,全球范围内掀起人工智能投资热潮。有美国学者指出,该国今年九成以上的经济增长源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近日在杭州举行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活动中,人工智能成为焦点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蔡昉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兼具革命性与泡沫性,但无论何种属性,当前的投资浪潮已不可逆
-
AI赋能宠物产业 它经济迎来新增长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不断进步,中国以宠物为核心的“它经济”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展现出广阔的消费前景。在北京,一系列围绕宠物友好的举措正在落地:部分公园试点设置宠物专属活动区,配备草坪、戏水设施及游乐装置;宠物时装周吸引海内外品牌参与;特色小镇规划将宠物产业列为重点,推动全链条布局。这些举措显示城市正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