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AI+文旅融合:跨国创新赛事在京圆满落幕
近日,中国—东盟"AI+文旅"主题赛事北京分赛区活动顺利落下帷幕。作为全国三大预选赛区之一,北京站依托京津冀地区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成功汇聚了海内外55个科技创新团队。参赛项目聚焦智慧旅游服务、增强现实技术应用、景区数字化管理、智能文化创意等前沿领域,为文旅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丰富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广西于今年夏季启动了"AI赋能产业发展"大型系列赛事活动。该活动以"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面向东盟"为定位,创新设置了应用场景挑战赛、产业需求攻坚赛和全民创意竞赛三大板块,旨在培育服务东盟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新生力量。作为该系列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文旅专项赛将成为推动广西"AI+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这些赛事活动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不仅加速了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也为东盟区域合作开辟了数字化新赛道。
作为本次大赛的关键赛区,北京站充分发挥了首都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吸引了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积极参与。来自南开大学的多个高水平研究团队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带来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旅游数据分析系统和多语言智能交互技术等创新成果,展现了扎实的科研实力。
其他参赛项目同样亮点纷呈。一支团队开发的智能导览系统,结合了深度学习与文博知识库,能为不同国家的游客自动生成定制化的讲解内容;还有高校团队打造的"智慧行程规划"应用,通过实时分析景区客流、天气状况及游客兴趣,动态优化游览路线,让旅行体验更加便捷舒适。这些创新方案充分体现了AI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文旅产业正面临供需匹配的瓶颈——优质创新方案难寻合适的应用场景,而潜力市场又缺乏适配的技术支持。对此,嗯噢哇科技旅游港负责人郭继菁指出,本次大赛特别注重评估项目的"实用价值"和"东盟市场潜力",旨在打通技术与需求之间的壁垒,推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落地。
北海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周景华认为,这类赛事搭建了产学研对接的桥梁。一方面让AI技术直面产业痛点,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团队提供了成果转化的契机。北京赛区作为连接一线城市创新资源与广西文旅市场的重要纽带,正在促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更多文章
-
中国科学家领跑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问世
中国科学家在智能农业科技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通过整合前沿生物工程与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全自动杂交授粉机器人系统"吉儿",并创新性地构建了"智能育种工厂"体系。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标志着
-
降温黑科技护航世运会:通信基站无惧40℃高温考验
在成都举办的2025世界运动会正逢酷暑时节,连日高温红色预警让户外通信设备面临严峻考验。记者在天府新区杭州西路发现,部分基站设备在烈日暴晒下依然保持"清凉"状态,这要归功于一项创新科技的应用。赛事期间,场馆周边气温屡破40℃大关,传统通信设备面临过热风险。为确保赛事通信畅通,组委会采用了一种新型自
-
华为突破性AI技术:实现十倍级上下文处理能力飞跃
华为于8月12日正式推出UCM推理记忆数据管理器,这项AI推理创新技术将重塑人工智能应用体验。该技术通过优化推理性能与成本效益,助力构建更可持续的AI商业生态。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已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在金融领域率先落地UCM技术试点,并共同发布了智慧金融AI推理加速方案的首批应用成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深度发展阶
-
青春创想绽放:全国青少年科技赛事展现向善力量
在合肥举办的全国青年科技盛会上,一幕幕充满未来感的场景令人惊叹:能识别病羊叫声的智能监测装置、灵活展示舞蹈动作的人形机器人、通过脑电波控制的智能设备……这些看似科幻的创新成果,都来自第十一届"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的决赛现场。这项由三星发起的全球性教育公益项目自2013年进入中国以来,已
-
从'人控'到'数控':看AI如何重塑煤矿生产
淮北矿业集团在智能化转型中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开发分公司负责人顾春雷对自主研发的"淮矿小Ai"智能助手给予高度评价。这款基于先进大模型技术打造的办公助手,具备智能问答、信息检索等功能,在政策解读、数据查询等场景中表现优异,使日常办公效率提升近四成。在铁路运输领域,技术创新同样带来质的飞跃。据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