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太隧道迎来"沧渊号":中国制造再创佳绩
8月11日,我国隧道工程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海太长江隧道项目成功启动掘进作业。这台"地下巨龙"的正式运转,宣告着这项跨江通道工程进入核心施工阶段。
该工程由中交隧道局负责实施,连接南通海门与苏州太仓,横跨长江入海口关键水域。项目线路总长约39公里,其中盾构隧道段左线长度超过9.3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
"沧渊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隧道施工重器,其技术参数令人瞩目:16.66米的超大开挖直径、176米的整机长度、5650余吨的总重量,创下国内泥水平衡盾构机的新纪录。这一装备的成功应用,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超大直径盾构机领域的空白,更彰显了中国制造在高端工程装备领域的强大实力,为后续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更多文章
-
中国科学家领跑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问世
中国科学家在智能农业科技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通过整合前沿生物工程与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全自动杂交授粉机器人系统"吉儿",并创新性地构建了"智能育种工厂"体系。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标志着
-
降温黑科技护航世运会:通信基站无惧40℃高温考验
在成都举办的2025世界运动会正逢酷暑时节,连日高温红色预警让户外通信设备面临严峻考验。记者在天府新区杭州西路发现,部分基站设备在烈日暴晒下依然保持"清凉"状态,这要归功于一项创新科技的应用。赛事期间,场馆周边气温屡破40℃大关,传统通信设备面临过热风险。为确保赛事通信畅通,组委会采用了一种新型自
-
华为突破性AI技术:实现十倍级上下文处理能力飞跃
华为于8月12日正式推出UCM推理记忆数据管理器,这项AI推理创新技术将重塑人工智能应用体验。该技术通过优化推理性能与成本效益,助力构建更可持续的AI商业生态。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已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在金融领域率先落地UCM技术试点,并共同发布了智慧金融AI推理加速方案的首批应用成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深度发展阶
-
青春创想绽放:全国青少年科技赛事展现向善力量
在合肥举办的全国青年科技盛会上,一幕幕充满未来感的场景令人惊叹:能识别病羊叫声的智能监测装置、灵活展示舞蹈动作的人形机器人、通过脑电波控制的智能设备……这些看似科幻的创新成果,都来自第十一届"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的决赛现场。这项由三星发起的全球性教育公益项目自2013年进入中国以来,已
-
从'人控'到'数控':看AI如何重塑煤矿生产
淮北矿业集团在智能化转型中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开发分公司负责人顾春雷对自主研发的"淮矿小Ai"智能助手给予高度评价。这款基于先进大模型技术打造的办公助手,具备智能问答、信息检索等功能,在政策解读、数据查询等场景中表现优异,使日常办公效率提升近四成。在铁路运输领域,技术创新同样带来质的飞跃。据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