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技术全球绽放:从生命救援到智慧医疗的创新实践
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1日举行专题发布会,介绍人工智能发展最新政策动向。政策研究室主任蒋毅透露,为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制定的《"人工智能+"行动实施意见》已于7月31日获国务院审议通过。
蒋毅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展现出显著的产业赋能效应。他特别提到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智·惠世界》案例集,其中收录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合作成果:在缅甸地震救援中,快速研发的多语言翻译系统为救灾赢得宝贵时间;新加坡医疗机构采用AI辅助诊断,显著提升肿瘤筛查准确率;南非铁路系统引入智能巡检方案后,安全性和运营效率同步提升;巴西电网运用"无人机+AI图像识别"技术,有效应对复杂地理环境下的巡检挑战。
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应用,也为我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供了实践参考。新政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蒋毅在发布会上强调,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通过国内外多个成功案例可以看出,经过市场验证的AI解决方案正展现出解决复杂场景问题的强大能力,在提升产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成效显著。
"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的黄金窗口期。"蒋毅指出,从智能驾驶汽车到可穿戴设备,从工业机器人到智慧家居系统,各类智能化产品正快速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形态和生活方式。
对于下一步工作重点,蒋毅介绍将采取双轮驱动策略:
在应用推广方面,将充分发挥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优势,重点突破商业化应用瓶颈。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场景验证-规模推广"的闭环机制,促进AI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良性互动。
在生态建设方面,将重点强化六大基础支撑:构建高效算力网络、培育优质算法库、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开源社区、培养复合型人才、健全安全治理体系。通过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确保技术创新、产业应用与安全治理协调推进。
这些举措将推动形成市场导向、政策支持、生态协同的发展格局,加快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应用的历史性跨越。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领域 我国明确智慧健康发展路径
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改委等五部门近日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智能技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迈进,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这份文件既是技术应用的实施指南,也承载着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意见系统规划了“人工智能+
-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越聪明越利己 合作意愿显著降低
美国顶尖学术机构卡内基梅隆大学近日发布一项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当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显著提升时,其行为模式却呈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该研究显示,拥有复杂推理功能的大模型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参与协同合作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这种特性可能对团队协作机制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趋拟人
-
四川医疗创新成果获殊荣,精准科技提升诊疗水平
一、AI与AR融合实现微米级定位 临床操作迈入智能引导时代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评选中,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田陶然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硬组织穿刺导航系统"荣获最高奖项。该系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光学感应组件实时采集手术数据,借助AR眼镜为医师提供精准的视觉引导
-
陕西布局光子前沿科技 两年瞄准三十余项关键突破
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光子科技,正与电子技术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的基石。这种新兴技术在星际光链路、智能成像、基因解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硬科技峰会光子专场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正在筹建光子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该基地计划引进
-
浙江举办科技体育盛会 无人机助力残疾人翱翔未来
近日,浙江杭州迎来了一场为期六天的全国性残疾人科技体育盛事。活动以“教学—实践—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将无人机等前沿科技转化为残疾人可参与、可体验的竞技平台,既展现了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推动了科技助残理念的深入实践。本次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3名选手,围绕无人机足球、越野、侦查与物流四个项目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