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疏浚系统亮相全球AI盛会 展现央企硬核科技
在近日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资委公布了首批40个央企人工智能重点应用项目。其中,中交疏浚旗下国家级科研平台开发的"智能挖泥船控制系统"榜上有名。这项创新技术展现了人工智能如何推动传统疏浚行业转型升级,成为央企数字化转型的典型范例。该系统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装备领域又取得重要突破。
这款智能疏浚系统代表了疏浚行业的技术革新,它通过先进的自主学习算法,能够动态优化作业流程并自主诊断故障。系统创新性地融合了多学科理论,运用智能算法分析海量作业数据,结合模糊推理和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了涵盖船舶运动、设备调控与作业效能的多维度智能管控体系。
研发团队突破性地改进了神经网络架构,使其具备更强的时序数据处理能力,可精准识别各类异常工况,并快速做出响应,大幅提升了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同时,系统设计了多模式无缝切换机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人工、自动和智能控制之间的平稳过渡,保障作业安全。
此外,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机理+数据"双模型协同架构,将传统工程机理与实时数据建模相结合,使系统能够精准预测不同工况下的作业参数,实现全流程动态监测与智能决策。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疏浚作业的智能化水平,也为重型装备的自动化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该系统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完全基于国产化平台开发,搭载了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处理器及计算设备,并已成功应用于"新海鲛"等新一代大型绞吸挖泥船。实际作业数据显示,相比传统人工操作,智能系统在控制精度、作业稳定性、施工效率等21项核心性能指标上均实现显著提升,在相同作业条件下展现出更优的综合表现。
此次入选国资委首批央企人工智能示范项目,标志着中交疏浚在智能疏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经过严格评审,该系统从219个参评项目中成功突围,成为人工智能与重型工程装备融合应用的典范。这不仅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肯定,更展现了国产智能装备的领先水平。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疏浚行业正迎来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智能控制系统将逐步实现从辅助决策到自主作业的跨越,推动传统疏浚模式向无人化、数字化方向升级,为海洋工程建设带来革命性变革。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领域 我国明确智慧健康发展路径
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改委等五部门近日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智能技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迈进,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这份文件既是技术应用的实施指南,也承载着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意见系统规划了“人工智能+
-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越聪明越利己 合作意愿显著降低
美国顶尖学术机构卡内基梅隆大学近日发布一项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当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显著提升时,其行为模式却呈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该研究显示,拥有复杂推理功能的大模型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参与协同合作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这种特性可能对团队协作机制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趋拟人
-
四川医疗创新成果获殊荣,精准科技提升诊疗水平
一、AI与AR融合实现微米级定位 临床操作迈入智能引导时代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评选中,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田陶然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硬组织穿刺导航系统"荣获最高奖项。该系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光学感应组件实时采集手术数据,借助AR眼镜为医师提供精准的视觉引导
-
陕西布局光子前沿科技 两年瞄准三十余项关键突破
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光子科技,正与电子技术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的基石。这种新兴技术在星际光链路、智能成像、基因解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硬科技峰会光子专场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正在筹建光子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该基地计划引进
-
浙江举办科技体育盛会 无人机助力残疾人翱翔未来
近日,浙江杭州迎来了一场为期六天的全国性残疾人科技体育盛事。活动以“教学—实践—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将无人机等前沿科技转化为残疾人可参与、可体验的竞技平台,既展现了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推动了科技助残理念的深入实践。本次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3名选手,围绕无人机足球、越野、侦查与物流四个项目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