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奔涌向前 正叩响生活与产业的 “智能新大门”

发布时间: 访问量:6

戴上智能眼镜,一声“付10块”便能搞定购物结算;对着手机讲出身体不适,AI健康助手立刻给出诊疗指引;在“眼脑手”的协同配合下,能干活的机器人还秀出不少绝活……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如期举办,3000多项前沿成果集中展示,人工智能正快步推开“智慧之门”,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惊喜。

AI打开智慧生活新想象

初到大会现场,不用为找场馆、取票、存包、寻卫生间犯难。现场设有多个“支付宝碰一碰”打卡点,观众解锁手机轻触小蓝环,就能获取地图导览、打卡等观展服务,十分便捷。 

蚂蚁集团展区里,AI健康管家“AQ”成了焦点,不少参观者驻足体验。无论是随口问“最近总没精神是怎么回事”,还是上传体检报告,AQ都能马上给出诊断建议,还支持一键接入AI诊室深入咨询,同时对接线上挂号或线下医院资源。一位观众感慨:“有了AQ,家里老人自己就能问药查报告,就像家里有位医生亲戚,太方便了。”据悉,AQ依托蚂蚁医疗大模型研发,涵盖问健康、读报告、测疾病、管慢病等100多项AI功能,适配多款主流可穿戴设备和慢病管理仪器,刚入选WAIC2025大会最高奖项“SAIL奖”TOP30和“镇馆之宝”。 

合合信息展台前,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近4米长的《坤舆万国全图》引来不少人围观。借助AI扫描技术,这幅巨幅地图能一键“收”进手机。通过“无限扫描”科技,观众滑动手机拍摄视频时,AI会智能规避大尺寸文档拼接常见的错位、细节模糊、色彩失真等问题,对局部视频进行“智能拼图”。基于AI对图像的解读,系统还能识别图中山河疆域、神奇动物等元素,观众点击指定区域,就能了解数百年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真正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能干活的机器人花式秀技

“麻烦把偶数数字捡出来放进碗里。”在梅卡曼德的展台前,工作人员对着机器人随口下达指令。“收到,我这就把4取出来放到碗里。”机器人回应后,顶部的3D高精度相机迅速识别出桌上散落的数字积木,机械臂灵活转动,精准挑出偶数4放进碗中。

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介绍,团队自研的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是机器人“听懂话”的关键——操作人员不用掌握复杂编程,说句日常语言就能指挥机器人干活,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展台里,机器人的本领远不止于此:双臂机器人自己动手叠衣服,单臂机器人突破透明物品识别难题快速分拣,人形机器人从满满当当的货架上取货递给参观者,工业机器人凭借0.5毫米的视觉精度,从深筐里杂乱堆放的钣金件中准确抓出目标并精准上料。 “

机器人可不只会运动、跳舞、表演,干起活来也不含糊。”邵天兰透露,公司一半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产品已销往德国、日本、美国、韩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现场更热闹的是“机器人总动员”:智元机器人在技能大舞台手持彩绸舞龙、挥毫写字,云百生手术机器人以微米级精度剥蛋壳却能保证蛋膜完好,宇树人形机器人还现场展开了格斗赛……这些更“能干”、更“聪明”的机器人各显身手,让人目不暇接。

京企秀出科创硬实力

AI大模型正推动各行各业掀起效率变革,但在交通、医疗等领域,由于“幻觉”等问题难以攻克,其规模化应用一直受阻。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北京蘑菇车联给出了应对方案——物理世界AI大模型。 “

和数字世界的大模型不同,MogoMind堪称物理世界的实时搜索引擎。”蘑菇车联副总裁王凯解释道。这个名为MogoMind的系统整合了道路传感器、车载终端等各类设备,构建出立体化的物理世界感知网络,能以毫秒级速度捕捉道路状况、车辆行驶状态、行人轨迹、气象条件等物理信息。

如今,国产GPU在金融、教育、电力、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会展区内,北京摩尔线程集中展示了国产GPU在专业图形渲染、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具身智能、物理仿真等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

据工作人员介绍,全功能GPU集图形渲染、视频编解码、AI计算加速、物理仿真、科学计算等能力于一身。借助这一优势,摩尔线程与合作方推想医疗已完成冠脉CT造影图像血管狭窄辅助评估软件的国产化适配与迁移,助力AI医疗领域实现从芯片到软件的全链条国产化突破。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