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齐聚成都 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
10月28日,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成都市"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会与青羊区"人工智能+教育"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顺利举行。
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知名学者,以及科大讯飞、希沃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教育"的学术研究、技术发展和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青羊区人民政府现场签署了共建教育强国实验区(培育)合作协议。
1.当你的学生用AI完成作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在主题报告《教育会怎么样,我们该怎么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教育形态,需要警惕技术应用可能形成的"恶性循环"——即"教师借助AI布置作业、学生依靠AI完成作业"的现象。他引用该院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的一项大规模调研数据:这项覆盖全国31个省份、涉及32万名学生、28万名教师和2万名家长的调查显示,超过99%的学生接触过AI技术,超过80%的学生承认曾使用AI辅助完成课业任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学生使用比例略高于东部地区,学业优秀的学生多将AI用于拓展思维,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依赖,可能导致学生群体出现"两极分化"的风险。
李永智强调,当前AI教育存在应用泛化、认识偏差、管理不足等问题,需要由政府主导建立规范体系。"真正有价值的AI应用,应该能够精准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他特别指出:"AI无法替代的是高级思维、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AI产品的设计应当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宗旨。
2.名校实践:从轻量化工具到育人逻辑重塑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分享了学校在"轻量化AI工具"应用方面的实践心得。她表示,学校秉持"以较低成本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鼓励教师运用现有AI工具优化备课环节,针对教学难点选择易用工具进行微创新——技术工具始终服务于教学,共同守护教育的温度。"教育价值观引领、隐性知识传递与创新思维培养始终是教师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
成都七中党委书记易国栋从育人理念的深层变革角度,探讨了AI时代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这所培养了B站董事长陈睿、搜狗创始人王小川、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前主任李飞飞等优秀人才的知名学校,一直重视校友资源在推进AI教育中的桥梁作用。他提出一个重要议题:在AI时代,教师的角色如何从"教学能手"向"教育大师"转变?"有人认为教师将转变为'学习伙伴'或'情感陪伴者'",成为能够感知学生情绪、提供心理支持、激发内在动力的引导者。
易国栋强调,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学生内在潜能,培养三种重要品质:善于思考的头脑、温暖的心灵、面对挑战坚持不懈的韧性。"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能适应AI时代,更能在这个时代中茁壮成长,去感受、去热爱、去创造,度过有意义、有温度的人生。"
3.青羊方案发布:三年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青羊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一杨对《青羊区整体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进行了解读。该方案系统规划了未来三年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目标、路径与重点任务,标志着青羊区"人工智能+教育"建设进入系统化、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方案》提出,未来三年,青羊区将着力构建"人机协同、数字智能赋能、泛在融合"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度融合,实现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到评价方式和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在基础环境与平台建设方面,青羊区将建成覆盖全区的一站式智慧教育平台和智能化校园环境。在核心应用层面,将系统构建贯通各学段、多层次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通过"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教研、智慧评价、智慧管理"五大应用场景,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智能教学能力,最终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方案》还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青羊区将建成一批示范性人工智能实验室,培育一批引领性应用示范学校,打造一支具备优秀数字素养的教师队伍,建立一套覆盖全学段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智能化教学模式,以务实举措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
更多文章
-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越聪明越利己 合作意愿显著降低
美国顶尖学术机构卡内基梅隆大学近日发布一项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当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显著提升时,其行为模式却呈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该研究显示,拥有复杂推理功能的大模型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参与协同合作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这种特性可能对团队协作机制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趋拟人
-
四川医疗创新成果获殊荣,精准科技提升诊疗水平
一、AI与AR融合实现微米级定位 临床操作迈入智能引导时代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评选中,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田陶然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硬组织穿刺导航系统"荣获最高奖项。该系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光学感应组件实时采集手术数据,借助AR眼镜为医师提供精准的视觉引导
-
陕西布局光子前沿科技 两年瞄准三十余项关键突破
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光子科技,正与电子技术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的基石。这种新兴技术在星际光链路、智能成像、基因解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硬科技峰会光子专场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正在筹建光子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该基地计划引进
-
浙江举办科技体育盛会 无人机助力残疾人翱翔未来
近日,浙江杭州迎来了一场为期六天的全国性残疾人科技体育盛事。活动以“教学—实践—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将无人机等前沿科技转化为残疾人可参与、可体验的竞技平台,既展现了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推动了科技助残理念的深入实践。本次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3名选手,围绕无人机足球、越野、侦查与物流四个项目展
-
宁夏组建产业创新联盟 突破壁垒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宁夏最新举办的新型工业化专题赛会上,贺兰工业园区科技创新负责人王金梅代表当地高性能陶瓷产业创新联盟,集中发布了8项技术需求。这些需求聚焦产业升级关键环节,其中一项旨在实现复杂结构碳化硅陶瓷的一体成型,力争使产品强度提高逾一成,合格率突破95%,并形成规模化稳定生产能力。面对技术瓶颈突出、创新资源分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