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筹算力与能源布局,破解AI发展电力瓶颈
面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带来的巨大电力需求,全球正面临一场新的能源考验。以一座千兆瓦数据中心为例,其年度耗电量几乎等同于一个中等规模城市的全年用电。若全球范围内AI大模型同时全速运行,电力供应能否跟上,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等地,随着数据中心不断扩张,居民电费显著上涨,折射出AI繁荣背后日益沉重的能源压力。从模型训练到实时推理,每一次算力升级,都意味着对电网承载能力的考验。据预测,到2035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将占电力总需求的4%以上,其规模足以位列全球用电第四大国。高盛报告进一步指出,未来AI发展的关键制约可能并非芯片,而是电力保障。
在这场科技与能源交织的竞赛中,中国正依托其雄厚的电力基础和前瞻性布局稳步前行。2024年,全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通过“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重大工程,以及全球领先的特高压电网体系,中国构建起高效灵活的能源调配网络。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进“东数西算”战略,将东部的数据需求引导至风光资源富集的西部进行处理,既缓解了东部能源与土地压力,又提升了清洁能源使用效率。目前,该工程已贡献全国近八成智能算力,初步形成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保障AI用能的同时,中国亦注重绿色转型。有专家提出,需通过“算电协同”机制,平衡算力需求波动与新能源供电特性,推动算力中心更多使用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此外,国家已制定“人工智能+能源”的阶段性目标,推动AI技术在电网调度、能耗预测、清洁能源规划等环节深度应用,逐步构建“能源支撑AI,AI反哺能源”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AI的能耗挑战并非无解。凭借坚实的能源基础、系统的顶层设计与技术融合创新,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兼顾高效与可持续的AI发展道路,为数字时代的未来奠定绿色基石。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速成型,深圳贡献核心力量
近日,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迎来重要进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透露,当前已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标准30项,另有84项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构建起覆盖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行业应用与安全治理的完整标准体系。在这一国家战略推进过程中,深圳市凭借前瞻布局、企业创新和国际化参与,成为推动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一
-
中国统筹算力与能源布局,破解AI发展电力瓶颈
面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带来的巨大电力需求,全球正面临一场新的能源考验。以一座千兆瓦数据中心为例,其年度耗电量几乎等同于一个中等规模城市的全年用电。若全球范围内AI大模型同时全速运行,电力供应能否跟上,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等地,随着数据中心不断扩张,居民电费显著上涨,折射出AI繁荣背后日益
-
科技助农“飞”速度 屯留无人机抢收解民忧
连日阴雨给秋玉米收获带来严峻挑战。关键时刻,屯留经开区迅速组织区内企业的无人机投入抢收一线,以科技创新破解了传统农业面临的“抢收难”困境。1.科技破局 无人机打通抢收“快车道”在屯留区李高乡西李高村的玉米田里,多架配备专业吊装设备的无人机正在紧张作业。它们灵活悬停在玉米秆上方,通过机械臂准确抓取成袋玉米
-
科技点亮文旅新图景:上海构建水陆空融合网络,重塑智慧旅游体验
在上海,一场以科技赋能旅游的实践正悄然展开。中国电信携手久事旅游集团与华为,共同打造了一套覆盖水、陆、空的5G-A与人工智能融合网络体系,并以黄浦江游轮为试点,推出AI智能眼镜租赁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游览中的网络与服务短板,更以“科技+文旅”的创新模式,为上海乃至全国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
-
花江峡谷大桥创双项世界纪录 中国智慧破解山区建桥难题
历经三年半的攻坚克难,花江峡谷大桥于2025年9月正式通车。这座横跨贵州深切峡谷的钢铁长桥,不仅以2890米的总长和625米的桥面至水面高度刷新世界纪录,其1420米的主跨更成为山区桥梁建设的全球新标杆。面对峡谷间变幻莫测的乱流强风,建设团队开创性地运用多普勒激光雷达进行立体化风场监测,结合风洞实验与数字模拟,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