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 多方协同破解应用挑战

发布时间: 访问量:6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发布的《2025世界贸易报告》,在适当政策引导下,到2040年人工智能有望带动全球贸易规模扩大近40%,全球GDP预计增长12%至13%。这一数据凸显了人工智能作为关键驱动力对全球经贸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当前全球贸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人工智能通过以下路径为国际贸易注入新动能:

显著降低贸易环节成本

人工智能通过智能匹配、自动化流程与优化决策,有效削减国际贸易中的信息搜寻、合同签订、跨境支付与物流管理等交易成本。数据显示,智能报关系统可缩短约70%的通关时间,人工智能赋能的供应链管理能帮助物流成本下降20%至30%。

重构全球产业分工模式

人工智能使制造系统更加柔性灵活,加快了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有助于更多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同时,人工智能也在催生新的贸易品类,如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个性化医疗设备等,不断拓展全球贸易的内容与边界。

助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市场

过去受限于资源和规模,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弱势。如今,AI贸易平台提供市场准入、多语言服务、智能营销等支持,显著降低参与门槛,增强全球贸易的包容性。

人工智能推广仍面临现实挑战

国家间数字基础设施、技术能力与人才储备的差距,可能导致人工智能红利分配不均。发达国家在算力、算法、数据方面优势明显,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受限于网络覆盖弱、技术能力不足与投入有限,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为应对上述挑战,报告建议国际社会从三方面协同努力:

  •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共建,通过技术援助与资金支持提升发展中国家网络能力;

  • 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贸易政策体系,避免不必要的技术壁垒与市场限制;

  • 推动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人工智能应用水平。

中国在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数字支付等与贸易紧密关联的AI应用领域已积累显著优势,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分享实践经验,助力发展中国家能力提升,推动形成更加普惠、均衡的全球数字贸易新生态。

报告强调,人工智能正引领全球贸易进入新阶段。通过协同推进技术普及与制度创新,各方有望共同实现更加强劲、包容和可持续的全球贸易增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