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打造西部产业转型新高地

发布时间: 访问量:5

金秋时节,新疆尉犁县的智慧棉田里,无人农机自主播种、无人机巡田分析、水肥系统远程操控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正全面应用。这片高度智能化的农场将管理效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近十倍,成为新疆以科技驱动现代农业升级的生动实践。

2024年,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27位,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高水平科创平台“百花齐放”

9月,天山实验室准东研究院正式落地,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露天煤矿群注入“智慧内核”。该实验室自去年成立以来,持续聚焦新疆煤炭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领衔科研团队,围绕智能开采、清洁利用等五大方向展开系统研究。

彭苏萍透露,准东研究院计划用三年时间,研发适用于5000万至8000万吨级煤炭产能的自主成套技术与装备,并探索“煤炭+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准东地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近年来,新疆围绕特色产业持续布局高端科研平台。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已步入常态化运行,其承担的碳捕集封存产业化战略研究项目近期通过验收,为区域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国家队”带动下,新疆于2023年出台实验室建设指引,进一步加快创新体系布局。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82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27个,覆盖能源、农业、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

二、高校科技成果加速走向市场

今年新疆夏粮单产达411.5公斤/亩,增量位居全国首位,背后是良种选育与推广的有力支撑。新疆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张跃强表示,团队通过多地布局育种基地,持续推动优质小麦品种市场化转让。今年三月,该所一次性成功转化五个春小麦品种,借助企业资源加速良种普及。

棉花品种创新也成果显著,“源棉8号”以500万元完成转让,并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名单,开始大面积推广。新疆农科院副院长阿里甫·艾尔西指出,未来将强化市场导向的科研激励机制,推动更多成果走向产业化。

新疆大学通过制定技术入股政策,促进专利成果落地。周建平教授团队的航空相关专利以作价入股方式成功转化,成为该校首个技术入股项目。新疆还通过举办成果对接会、校企合作等活动,系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三、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近日入选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赵斐表示,在政策支持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并与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新疆近年来大力推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目前已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236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13家,“小巨人”企业5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792家增长至2024年的2529家,年均增速超过33%,位居全国前列。

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等政策,新疆正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新疆科技厅党组书记王成表示,将加快建设面向中亚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