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打造西部产业转型新高地
金秋时节,新疆尉犁县的智慧棉田里,无人农机自主播种、无人机巡田分析、水肥系统远程操控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正全面应用。这片高度智能化的农场将管理效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近十倍,成为新疆以科技驱动现代农业升级的生动实践。
2024年,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27位,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高水平科创平台“百花齐放”
9月,天山实验室准东研究院正式落地,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露天煤矿群注入“智慧内核”。该实验室自去年成立以来,持续聚焦新疆煤炭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领衔科研团队,围绕智能开采、清洁利用等五大方向展开系统研究。
彭苏萍透露,准东研究院计划用三年时间,研发适用于5000万至8000万吨级煤炭产能的自主成套技术与装备,并探索“煤炭+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准东地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近年来,新疆围绕特色产业持续布局高端科研平台。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已步入常态化运行,其承担的碳捕集封存产业化战略研究项目近期通过验收,为区域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国家队”带动下,新疆于2023年出台实验室建设指引,进一步加快创新体系布局。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82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27个,覆盖能源、农业、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
二、高校科技成果加速走向市场
今年新疆夏粮单产达411.5公斤/亩,增量位居全国首位,背后是良种选育与推广的有力支撑。新疆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张跃强表示,团队通过多地布局育种基地,持续推动优质小麦品种市场化转让。今年三月,该所一次性成功转化五个春小麦品种,借助企业资源加速良种普及。
棉花品种创新也成果显著,“源棉8号”以500万元完成转让,并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名单,开始大面积推广。新疆农科院副院长阿里甫·艾尔西指出,未来将强化市场导向的科研激励机制,推动更多成果走向产业化。
新疆大学通过制定技术入股政策,促进专利成果落地。周建平教授团队的航空相关专利以作价入股方式成功转化,成为该校首个技术入股项目。新疆还通过举办成果对接会、校企合作等活动,系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三、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近日入选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赵斐表示,在政策支持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并与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新疆近年来大力推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目前已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236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13家,“小巨人”企业5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792家增长至2024年的2529家,年均增速超过33%,位居全国前列。
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等政策,新疆正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新疆科技厅党组书记王成表示,将加快建设面向中亚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将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 多方协同破解应用挑战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发布的《2025世界贸易报告》,在适当政策引导下,到2040年人工智能有望带动全球贸易规模扩大近40%,全球GDP预计增长12%至13%。这一数据凸显了人工智能作为关键驱动力对全球经贸发展的深远影响。在当前全球贸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人工智能通过以下路径为国际贸易注入新动能:显著降低贸易环节成本人工智
-
AI千片重塑贸易生态 义乌探索品牌出海新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全球贸易的运作方式。9月23日,义乌举办全球数贸中心AI品牌视频发布会暨社媒营销峰会,正式推出基于AI技术生成的千条品牌宣传视频。这标志着义乌这座国际商贸名城率先进入“AI视觉内容”赋能贸易的新阶段。本次会议聚焦AI在社交媒体营销与品牌出海中的实际应用,吸引了电商平台、跨境企业、技术公司
-
新疆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打造西部产业转型新高地
金秋时节,新疆尉犁县的智慧棉田里,无人农机自主播种、无人机巡田分析、水肥系统远程操控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正全面应用。这片高度智能化的农场将管理效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近十倍,成为新疆以科技驱动现代农业升级的生动实践。2024年,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27位,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
包头稀土研究院启动三大科技攻关 赋能高端材料产业升级
近日,包头稀土研究院正式启动三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重点项目,围绕电力系统新材料、LED健康照明、高纯稀土金属等前沿方向开展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探索,为包钢集团提升稀土产业附加值、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在电力材料领域,研究院瞄准输电网对高性能导线的迫切需求,启动“高丰度稀土铝合金导线材料”项目
-
凝聚“四投”共识,共筑科创金融新生态
在近日举办的WeStart创业投资大会主论坛上,来自科研、产业、投资与政策领域的专家齐聚上海,围绕如何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创业投资生态展开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推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四投”理念落地,是培育原创技术和未来产业的关键所在。科技部秘书长潘晓东指出,创业投资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