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打造西部产业转型新高地
金秋时节,新疆尉犁县的智慧棉田里,无人农机自主播种、无人机巡田分析、水肥系统远程操控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正全面应用。这片高度智能化的农场将管理效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近十倍,成为新疆以科技驱动现代农业升级的生动实践。
2024年,新疆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27位,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高水平科创平台“百花齐放”
9月,天山实验室准东研究院正式落地,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露天煤矿群注入“智慧内核”。该实验室自去年成立以来,持续聚焦新疆煤炭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领衔科研团队,围绕智能开采、清洁利用等五大方向展开系统研究。
彭苏萍透露,准东研究院计划用三年时间,研发适用于5000万至8000万吨级煤炭产能的自主成套技术与装备,并探索“煤炭+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准东地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近年来,新疆围绕特色产业持续布局高端科研平台。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已步入常态化运行,其承担的碳捕集封存产业化战略研究项目近期通过验收,为区域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国家队”带动下,新疆于2023年出台实验室建设指引,进一步加快创新体系布局。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82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27个,覆盖能源、农业、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
二、高校科技成果加速走向市场
今年新疆夏粮单产达411.5公斤/亩,增量位居全国首位,背后是良种选育与推广的有力支撑。新疆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张跃强表示,团队通过多地布局育种基地,持续推动优质小麦品种市场化转让。今年三月,该所一次性成功转化五个春小麦品种,借助企业资源加速良种普及。
棉花品种创新也成果显著,“源棉8号”以500万元完成转让,并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名单,开始大面积推广。新疆农科院副院长阿里甫·艾尔西指出,未来将强化市场导向的科研激励机制,推动更多成果走向产业化。
新疆大学通过制定技术入股政策,促进专利成果落地。周建平教授团队的航空相关专利以作价入股方式成功转化,成为该校首个技术入股项目。新疆还通过举办成果对接会、校企合作等活动,系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三、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近日入选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赵斐表示,在政策支持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并与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新疆近年来大力推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目前已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236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13家,“小巨人”企业5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792家增长至2024年的2529家,年均增速超过33%,位居全国前列。
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等政策,新疆正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新疆科技厅党组书记王成表示,将加快建设面向中亚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更多文章
-
强生医疗科技在神经介入领域推出两大新品于进博会首发
在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强生医疗科技重点展示了针对脑部血管疾病的全流程治疗产品,带来两款首次在亚洲及进博会亮相的新型器械:CEREGLIDE 71远端通路导管以及强易达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这一举措不仅呈现了企业在神经介入方面的领先技术能力,也展现了其加快将先进治疗方案引入中国临床实践的积极愿望。进博会作为推动
-
中国牧场引入高速无痛注射技术,奶牛健康迈入新阶段
一、“专属医护小组”全天守护在内蒙古的现代养殖基地,每一头小牛降生后都会佩戴一枚电子耳标。这个小小的标识如同它们的健康身份证,完整收录了出生信息、亲代资料,以及每一次免疫记录、体能指标,乃至偶发的咳嗽、厌食等状况,形成一套终身伴随的电子病历。这里组建了一支专业动物医疗队伍。所有成员均毕业于兽医相关专
-
秸秆变身高端材料 中国生物技术开启绿色产业革命
【破解秸秆困局的生态钥匙】在我国,每年粮食种植产生的植物残体总量惊人,这些农业副产品的科学处置不仅影响生态健康,更与国家资源安全、能源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当前对作物茎叶的传统处理方式普遍存在附加值低、二次污染等局限。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中农秸美科研团队历经多年探索,开创性地研发出生物酶定向裂解工艺
-
中国团队破译思维语言 脑机接口实现中文意念转译
【汉语实时解析迈出关键一步】全球约有八百万名因严重神经系统病变而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中文作为以声调表意为特点的语言体系,其音节结构独特、同音字词繁多,使得直接从大脑活动中解读汉语内容长期被视为极具挑战的科研高峰。为攻克此难题,联合科研组设计出多通道柔性植入式信号采集系统,通过精密分布的微型探测单元捕
-
科技引领医疗创新 奥林巴斯多款新品亮相进博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近日拉开帷幕,这一国际盛会已成为中国推进新发展格局、促进全球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连续八届参展的企业,奥林巴斯以“创新视野·拓展未来”为主题,集中呈现了多款医疗设备与解决方案,体现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和对本土医疗事业发展的持续贡献。展会首日,企业展台相继发布了涵盖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