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四投”共识,共筑科创金融新生态
在近日举办的WeStart创业投资大会主论坛上,来自科研、产业、投资与政策领域的专家齐聚上海,围绕如何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创业投资生态展开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推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四投”理念落地,是培育原创技术和未来产业的关键所在。
科技部秘书长潘晓东指出,创业投资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不仅提供资金保障,还在风险分担、资源整合与市场发现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是推动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核心助推器。当前,国家正加快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兴产业培育。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投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募资规模达7800亿元,同比增长12%,投资额超过3400亿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基金签约规模突破3800亿元,显示出资本对科技创新的持续看好。
为进一步强化“四投”机制,论坛期间正式启动了“上海未来启点社区”并成立“WeStart投早投小联盟”,旨在构建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早期科创支持体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杰在发布仪式上强调,上海将持续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优化“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提升科技金融的赋能效应。
上海作为创新策源地和高水平开放平台,目前日均新增初创企业约3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2.5万家,涌现出大量高成长性企业。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指出,高校是科技供给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应紧密对接真实需求,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常面临的“死亡之谷”问题,欧盟知识产权局战略顾问安德烈·阿鲁尼强调概念验证与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国投创业总经理高爱民提出,早期企业普遍面临资源与战略短板,创投机构需发挥资源导入、管理提升等综合赋能作用。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认为,当前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黄金时期,推动“四投”需要社会资本与政策形成合力。华登高科管理合伙人张聿则指出,早期投资与硬科技创业均需长期耐心,唯有坚持才能穿越周期、实现价值。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总经理魏凡杰表示,“未来启点社区”致力于链接创新要素,构建有利于颠覆性技术成长的生态系统,助力更多影响未来的企业脱颖而出。
更多文章
-
凝聚“四投”共识,共筑科创金融新生态
在近日举办的WeStart创业投资大会主论坛上,来自科研、产业、投资与政策领域的专家齐聚上海,围绕如何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创业投资生态展开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推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四投”理念落地,是培育原创技术和未来产业的关键所在。科技部秘书长潘晓东指出,创业投资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
新型基因编辑递送系统问世,精准度与效率显著提升
美国西北大学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创新性的基因编辑工具递送平台,该技术通过结构创新大幅提升了CRISPR系统的体内输送效率与安全性,为基因疗法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新路径。1. 传统递送方式存在明显局限目前CRISPR技术主要依赖病毒载体或脂质纳米颗粒(LNP)进行细胞内递送。病毒载体虽感染效率高,但易引发免疫反应且载货容
-
上海“十四五”科创跃升:AI制药、大模型与国产邮轮突破
黄浦江的弓形弯道,恰似上海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满弓待发的生动写照。作为国家战略重要承载区,上海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展现出科技自立自强的“上海担当”。一、生物医药:AI驱动原创新药崛起在上海浦东的英矽智能实验室内,全球首台AI辅助决策的自动化机器人正加速新药研发。该公司借
-
3D打印陶瓷燃料电池实现突破,航天动力轻量化达关键指标
丹麦技术大学成功研制出一种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轻质陶瓷燃料电池,其比功率首次满足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标准,为清洁能源在飞行器和太空任务中的实用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能源》。当前燃料电池系统多依赖金属构件进行密封与连接,金属部分常占整体重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严重限制了其在航空、航
-
AI驱动量子材料突破:千万候选中发现新型磁性化合物
近日,由麻省理工学院主导的国际科研团队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幅加速了具有特殊量子性质的新材料发现进程。他们开发出一种能够精确控制生成过程的新型计算框架SCIGEN,并借助该系统筛选出两种具备奇异磁学行为的新型化合物,为量子计算与信息材料研究开辟了新路径。该成果已在《自然·材料》上发表。在当前材料科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