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成功培育高原咖啡,六年攻关突破种植技术瓶颈

发布时间: 访问量:4

在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温室中,一株株咖啡树长势喜人,枝头挂满鲜红果实。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赵贯飞一边认真记录生长数据,一边兴奋地表示:“经过六年的引种试验,我们终于在高原环境下成功实现了咖啡的规模化种植,果实品质表现优异。”

近日,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基地在高原咖啡种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持续六年的品种筛选与适应性研究,团队已选出4个适宜高原气候的咖啡种类,并在墨脱露天种植区与拉萨温室中实现挂果。更值得关注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西藏特有的野生咖啡种质资源,为打造特色咖啡产业提供了科技支撑,目前已吸引多家企业关注并寻求合作。

一、六年攻坚:从零开始的高原咖啡梦

2016年,农业农村部将林芝市墨脱、察隅和波密三县纳入全国南亚热带作物种植规划范围。在此背景下,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成立了热带作物研发中心。该中心咖啡课题组负责人朱荣杰研究员介绍:“中心成立后急需寻找特色作物作为突破口,自2019年起,我们将咖啡确定为重点研究方向。”

然而,高原种植咖啡面临诸多挑战。西藏整体海拔较高,热量条件有限,而咖啡对温度较为敏感,低温会影响其正常生长。此外,墨脱等适宜区域地处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紧张,大规模种植受到限制。

朱荣杰强调:“生态安全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西藏历史上没有咖啡种植记录,引种过程中我们全程采用种子育苗,严格控制病虫害传播风险。”

科研团队在察隅县下察隅镇、墨脱县背崩乡及拉萨科技园区温室同步开展引种试验。结果发现,察隅冬季低温持续时间过长,咖啡难以越冬;而墨脱背崩乡因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作用,形成独特的季雨林小气候,为咖啡生长提供了必要环境。

经过六年努力,团队从10个引进品种中成功筛选出4个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产量稳定的咖啡品种,为后续推广打下基础。

二、特色发展:打造“小而精”的高原精品咖啡

检测结果显示,拉萨温室中种植的咖啡豆蔗糖含量达到10.6,表现出优异的风味潜力。朱荣杰分析认为:“拉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可能是提升蔗糖含量的关键因素。高蔗糖含量是形成优质咖啡风味的重要基础。”

更令人鼓舞的是,科研人员在野外调查中发现了西藏本土的野生咖啡种群。朱荣杰透露:“2019至2020年,我们开展了系统调查,共发现4个野生咖啡种群。初步代谢组学分析表明,其果皮中含有大量抗炎成分,这为后续深度开发提供了重要方向。”

已有企业看好西藏咖啡的市场前景。西藏喀稞摩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指出:“西藏是全国唯一拥有野生咖啡种质资源的地区,墨脱独特的气候条件可培育出全球纬度最高的咖啡。西藏咖啡适合走精品化、高附加值路线,瞄准国际小众市场。”

对于未来规划,朱荣杰表示将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深入挖掘藏咖啡的功能价值,开发为特色作物或功能性产品;另一方面利用其作为砧木,扩大咖啡在西藏的适种范围。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西藏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优先利用已开发土地,推广有机种植模式,全面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确保高原生态环境安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