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制造深度融合,“无人科技”加速走进现实
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最大亮点。从舞台上的机器人乐队默契合奏,到展厅中各类智能终端与观众自如互动,曾经停留在概念中的“无人科技”,正以丰富形态走向真实应用场景。
一家深圳企业带来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它不仅能与观众流畅对话,还能通过识别语音、动作甚至表情实现深度互动。企业负责人林锦帆表示,这类机器人已实际应用于酒店、景区、商场等多个场所,承担迎宾、导览、讲解等服务,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功能实现,更在于为传统场景注入科技活力与情绪价值。
本次大会特别强调AI技术的体验性与实用性。在“未来商店”展区,来自合肥本土企业的机器人可精准完成茶饮调配全过程——从抓取原料到摇匀出品,全部自动完成。企业负责人阳俊透露,他们的愿景是让机器人真正进入家庭,实现扫地、整理衣物、归纳物品等全流程家务自动化。
AI技术还在向健康人居领域持续延伸。由安徽企业联合推出的智能卧室系统,能依据室外气候、室内环境与用户体温等多维数据,实时动态调节室内温湿度,显著提升睡眠质量并降低健康风险。在该企业负责人陈剑云看来,未来的人居环境将更加关注居住者的身心状态,实现从“智能”到“智慧健康”的跨越。
此外,具备中医“望闻问切”能力的按摩理疗机器人、支持多语种实时互译的AI透明屏等创新产品,也展现出人工智能跨领域融合的广阔前景。
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无人机产业发展对接会暨全空间无人体系成果展集中亮相百余款“无人神器”,涵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自动驾驶车辆、智能无人船等多类产品,标志着无人科技正从实验阶段迈向规模化商用。
徽商总会会长杨元庆指出,随着AI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其应用成本持续降低、效率显著提升,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已成为“AI+”行动的核心领域,智能化转型全面提速。
大会期间,安徽还发布了本年度首批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项目榜单,共18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7亿元,带动人工智能相关投入约5.8亿元,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更多文章
-
浦江论坛科创成果涌现,中外项目共拓未来产业
9月21日,上海张江科学会堂内,2025浦江创新论坛尚未正式开幕,一楼两大并行展会已率先掀起科创热潮。左侧的“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集中呈现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右侧的“WeStart创业投资大会”则汇聚全球创业项目路演,共同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上海先导产业与未来战略方向。1.机器人也秀身材,走到老外展位
-
四川突破高纯钼粉制备技术,建成全球最大4N级生产线
在日常生活中,从液晶显示屏、半导体芯片到太阳能电池板,许多高科技产品的制造都离不开一种关键材料——高纯钼粉。它不仅直接影响产品性能,也关乎供应链稳定与成本控制。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成都虹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四川大学、虹波钼业、鼎泰新材料共同完成的“高端溅射靶材
-
日本团队研发高灵敏柔性光学传感器,响应仅33毫秒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在《光学快报》上发表了一项创新成果: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柔性光学触觉传感器,能够同步感知压力的位置与大小,并兼具高灵敏度与优异稳定性,其响应时间最快可达33毫秒。该技术有望应用于下一代机器人触觉系统、高精度医疗检测设备以及反应更敏捷的可穿戴电子产品中。研究团队制作出一款尺寸
-
空间数据安全迎革新,AI与区块链构筑防护体系
在万物互联的今天,从智能手机到智慧城市,从物流导航到灾害预警,空间数据——即记录地理位置信息的数字化足迹,已成为支撑社会运行的核心要素。它不仅能够回答“何处”,更能揭示“何时”“何人”甚至“为何”,从而赋能预测、决策与系统优化,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精准农业、气候监测和智慧管理等关键领域。然而,随着空
-
杜克大学研发新型显微镜,单次成像兼顾大视野与高分辨率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在《光学快报》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名为“PANORAMA”的新型显微镜系统,能够在单次曝光中直接获取大视场、高分辨率的图像,无需逐点扫描或机械调焦。该系统成像范围可达硬币大小,分辨率高达亚微米级,单张图像像素达千兆级别,清晰度远超普通智能手机摄像头10至50倍,有望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