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馆创新展亮相奥园:硬科技融合暖科普,公众近距离感知前沿成果
9月19日至27日,中国科技馆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联合推出的“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在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该展览是“全国科普月欢乐科学游园活动暨朝阳区科技文化嘉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与文化融合的方式,为市民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体验。
展览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分为“科技改变生活”与“创新赢得未来”两大主题展区,共展出25件以前沿科研成果为基础的科普展品,并特别设置“空气动力与未来飞行”互动空间,让公众在沉浸体验中感受“硬科技”的魅力与“暖科普”的温度。
本次展览最大的特色在于展品的原创性与跨界协同。中国科技馆联合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通过共建科普实验室、公开征集科技成果科普化方案等方式,将深奥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公众可感知、可互动、可理解的科普装置。展品涵盖多个重大科技领域:代表中国量子计算领先水平的“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剖面模型、“中国天眼”捕捉宇宙信号的解读系统、仿生深海狮子鱼的耐压软体机械鱼、受南洋杉和猪笼草启发的液体定向输运装置等,均首次以科普形式走出实验室、走近大众。
展览还广泛运用前沿展示技术提升互动体验。借助全息投影、AI交互、VR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观众可亲身体验“波浪补偿自稳平台”感知海上作业装备的先进性,在“表情机器人”前感受人工智能的实时模仿能力,通过VR设备沉浸式扮演舰载机飞行员完成起降流程,甚至直观“看见”DNA转录蛋白质的微观过程。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展览也注重讲述科学家故事与科研背后的人文历程,赋予科普更深的情感内涵。
中国科技馆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推动“科研成果科普化”的重要实践。它搭建起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切实拉近了高科技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助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更多文章
-
数据标注产业提速,为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筑基赋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数据标注作为AI产业链的关键基础环节,正迎来高速发展。多类创新应用加速落地,如医学影像智能标注平台实现了工具与系统的全面国产化替代;多模态数据标注新业态逐步成熟,助力打破国外在AI训练数据领域的技术垄断。当前,我国数据标注产业已进入规模化、体系化发展新阶段,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从研
-
广东发布第三批“人工智能+”场景,多个重大项目落地
9月19日,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广州专场)上,广东省正式推出第三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覆盖海洋经济、生态环境、文化、国资和能源五大领域,共26类细分场景,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已实现初步应用并取得实效。会上还集中落地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涵盖医疗、能源、公共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1.
-
共筑AI安全新生态:2025网安周人工智能治理论坛在昆举行
秋日的昆明,滇池水光潋滟,气候宜人。9月17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于此举办。来自学界、产业界与政府的专家代表汇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风险防控、治理路径、算法安全及应用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并发布了多项重要成果,包括中文互联网基础语料3.0、生成式AI安全测评基准数据集,以及行
-
科技赋能黔东南水稻稳产增收,良种良法绘就丰收新图景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黔东南州的田野间稻浪翻滚、机声隆隆,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与金黄的稻穗共同构成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这片喜悦的背后,是贵州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黔东南州综合试验站(依托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多年来以科技力量突破山区种植瓶颈、持续助推农业提质增效的扎实努力。在凯里市大风洞镇都
-
2025电博会在青岛启幕:六大展区点亮AI与智慧生活新图景
9月19日,2025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电博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红岛馆正式开幕。本届展会为期三天,汇聚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规模创历史新高。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专业消费电子展会,电博会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多家国家级行业机构共同承办,今年已步入第22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