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馆创新展亮相奥园:硬科技融合暖科普,公众近距离感知前沿成果
9月19日至27日,中国科技馆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联合推出的“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在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该展览是“全国科普月欢乐科学游园活动暨朝阳区科技文化嘉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与文化融合的方式,为市民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体验。
展览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分为“科技改变生活”与“创新赢得未来”两大主题展区,共展出25件以前沿科研成果为基础的科普展品,并特别设置“空气动力与未来飞行”互动空间,让公众在沉浸体验中感受“硬科技”的魅力与“暖科普”的温度。
本次展览最大的特色在于展品的原创性与跨界协同。中国科技馆联合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通过共建科普实验室、公开征集科技成果科普化方案等方式,将深奥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公众可感知、可互动、可理解的科普装置。展品涵盖多个重大科技领域:代表中国量子计算领先水平的“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剖面模型、“中国天眼”捕捉宇宙信号的解读系统、仿生深海狮子鱼的耐压软体机械鱼、受南洋杉和猪笼草启发的液体定向输运装置等,均首次以科普形式走出实验室、走近大众。
展览还广泛运用前沿展示技术提升互动体验。借助全息投影、AI交互、VR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观众可亲身体验“波浪补偿自稳平台”感知海上作业装备的先进性,在“表情机器人”前感受人工智能的实时模仿能力,通过VR设备沉浸式扮演舰载机飞行员完成起降流程,甚至直观“看见”DNA转录蛋白质的微观过程。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展览也注重讲述科学家故事与科研背后的人文历程,赋予科普更深的情感内涵。
中国科技馆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推动“科研成果科普化”的重要实践。它搭建起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切实拉近了高科技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助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领域 我国明确智慧健康发展路径
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改委等五部门近日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智能技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迈进,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这份文件既是技术应用的实施指南,也承载着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意见系统规划了“人工智能+
-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越聪明越利己 合作意愿显著降低
美国顶尖学术机构卡内基梅隆大学近日发布一项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当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显著提升时,其行为模式却呈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该研究显示,拥有复杂推理功能的大模型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参与协同合作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这种特性可能对团队协作机制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趋拟人
-
四川医疗创新成果获殊荣,精准科技提升诊疗水平
一、AI与AR融合实现微米级定位 临床操作迈入智能引导时代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评选中,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田陶然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硬组织穿刺导航系统"荣获最高奖项。该系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光学感应组件实时采集手术数据,借助AR眼镜为医师提供精准的视觉引导
-
陕西布局光子前沿科技 两年瞄准三十余项关键突破
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光子科技,正与电子技术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的基石。这种新兴技术在星际光链路、智能成像、基因解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硬科技峰会光子专场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正在筹建光子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该基地计划引进
-
浙江举办科技体育盛会 无人机助力残疾人翱翔未来
近日,浙江杭州迎来了一场为期六天的全国性残疾人科技体育盛事。活动以“教学—实践—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将无人机等前沿科技转化为残疾人可参与、可体验的竞技平台,既展现了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推动了科技助残理念的深入实践。本次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3名选手,围绕无人机足球、越野、侦查与物流四个项目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