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双轮驱动:AI大模型赋能机器人规模化落地

发布时间: 访问量:6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宇树科技正以"硬件本体+运动智能"的双轮驱动模式,重塑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这家以四足机器人起家的科技企业,凭借春晚舞台的惊艳亮相迅速破圈,如今已形成覆盖工业巡检、电力运维、文娱表演等多元场景的机器人生态矩阵。

"我们正在突破传统机器人的'通关式'研发范式。"宇树科技副总经理杜鑫峰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透露,通过AI大模型解构机器人开发流程,硬件本体、算法模型、场景适配已形成专业分工的产业协作网络。这种"模块化创新"模式使宇树人形机器人交付量在2024年突破1500台,四足机器人更以2.37万台的年销量占据全球69.75%市场份额。

在电力行业,宇树正与国家电网等巨头构建"具身智能"新范式。四方联合实验室最新研发的电力巡检机器人,可自主完成变电站设备红外测温、表计识别等12类复杂任务,故障识别准确率较传统方案提升40%。杜鑫峰演示的数字孪生训练平台显示,通过虚拟场景预训练的机器人,现场部署效率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

"真正的具身智能必须具备产业落地能力。"宇树创始人王兴兴在达沃斯论坛上强调,当前表演型机器人更多承担公众教育使命。公司披露的营收结构印证了这一战略:2024年教育科研领域贡献30%收入,工业检测等场景虽仅占5%营收,但订单增速达300%。这种"先培育生态再收割市场"的打法,与特斯拉Optimus的激进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资本市场对宇树的追捧折射出产业变革预期。在完成中国移动、腾讯、阿里等机构参与的C轮融资后,公司投前估值突破百亿大关。尽管针对500亿IPO估值的传闻予以否认,但首开股份等战略投资者股价的异动,暴露出市场对机器人赛道的高度期待。据辅导备案文件显示,王兴兴通过直接持股和员工持股平台,掌控着公司34.76%的表决权。

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宇树最新发布的统一大模型,通过整合视觉、语言、运动控制等多模态能力,使机器人具备"即插即用"的泛化能力。在杭州亚运场馆的测试中,搭载该模型的机器人仅用2小时就适应了安保巡逻、物资配送等跨场景任务,较传统方案效率提升8倍。

"2025年将是机器人产业从演示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节点。"杜鑫峰透露,公司正在研发的下一代工业机器人,将具备自主决策和复杂装配能力,目标直指汽车制造、3C电子等高端产业。随着10月IPO申报窗口的临近,这家掌握机器人运动控制核心技术的企业,或将开启中国硬科技企业的新估值范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