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新时代:中国饭碗端稳"智慧芯"底气十足

发布时间: 访问量:9

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交出亮眼答卷。"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农业科技领域涌现出诸多突破性成果,推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农业生产效率、乡村产业活力实现质的跃升,一幅"藏粮于技"的现代农业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世界第一梯队: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迈入新境界

我国已构建起覆盖中央到基层的农业科技创新网络,汇聚800余家科研机构与12万专业人才,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在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中,自主选育品种实现历史性突破:节水抗旱小麦单产提升15%,机收籽粒玉米损失率降低至3%以下,高油大豆含油量突破22%,国产农作物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95%。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同样成果丰硕,北斗导航播种机、无人驾驶收割机等新型装备广泛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

1.4万亿斤新坐标:粮食安全根基全面夯实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较"十三五"末净增740亿斤,相当于新增1.3个黑龙江省的粮食产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远超国际安全标准线。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同时,经济作物产能持续提升:棉花总产稳定在600万吨以上,糖料作物单产提高20%,果菜茶产量连续五年增长,肉蛋奶年产量突破1.6亿吨,构建起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值得关注的是,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创下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纪录。

数字革命浪潮:全产业链智慧升级重塑农业形态

在山东寿光的智慧农业示范区,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作物生长数据,AI算法精准调控温湿度;河南周口的万亩高标准农田里,多光谱无人机开展病虫害巡检,智能灌溉系统按需供水;黑龙江建三江的无人农场中,自动驾驶拖拉机完成从整地到收获的全流程作业……这些场景勾勒出"数字农作"的新图景。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我国已实现主要农作物生长动态精准感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打破国外在农业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垄断。数字技术的深度渗透,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智慧光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