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物科技借力内地合作 迈向国际创新前沿
在海拔四千米的西藏那曲,一场特殊的手术顺利完成——全骨科手术机器人“锟铻”成功辅助医生完成高难度膝关节置换,创下中国高原机器人手术新纪录。这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设备,来自香港科学园的元化智能科技公司,展现香港生物科技企业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创新实力。
元化智能由孟李艾俐于2018年创立,其丈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庆虎担任首席科学家。公司采取“香港研发、深圳制造”的协同模式,已推出多款手术与康复机器人,累计参与完成超5000例手术,产品不仅获得多项认证,更逐步进入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同样以香港为基地、深耕生物科技领域的还有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梁瑞安早年自海外回港,曾担任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长。他明确表示,公司之所以选择香港,正是看中其背靠内地、衔接全球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中国抗体主动深化与内地机构合作,例如今年8月就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达成全面战略协议,共同推进抗体药物研发与人员交流,显著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进程。
梁瑞安坦言,借助香港充沛的融资渠道、特区政府的有力支持以及国际化科研人才聚集的优势,公司已建立起多条具有重大市场潜力的候选药品管线,多项产品已推进至临床阶段。
这些企业的发展路径,折射出香港生物科技产业的整体崛起。据香港贸发局研究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香港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从2340家增长至3020家,增幅近30%,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香港作为联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正积极打造国际医疗创新枢纽。他特别提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在数据、资金、人才流动等方面提供突破性政策支持,构建生物科技跨境创新走廊。
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下,香港凭借活跃的科创生态、多元的资本平台、对接国际的监管标准以及开放的人才政策,正在全球生物科技浪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内地日益紧密的协作关系,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也为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提供坚实支撑。
更多文章
-
香港生物科技借力内地合作 迈向国际创新前沿
在海拔四千米的西藏那曲,一场特殊的手术顺利完成——全骨科手术机器人“锟铻”成功辅助医生完成高难度膝关节置换,创下中国高原机器人手术新纪录。这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设备,来自香港科学园的元化智能科技公司,展现香港生物科技企业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创新实力。元化智能由孟李艾俐于2018年创立,其丈夫、加拿大工程院
-
智慧建造新突破:数字平台与机器人共塑建筑未来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建二局安装公司连续第五年亮相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区,集中呈现多项建筑行业数字化创新成果,包括钢结构、机电与金属屋面三大数字建造管理平台,以及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全面展示其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前沿实践,吸引了大量专业人士驻足交流。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建造管理平台融合
-
深耕蓝色国土:雅合科技以智慧防腐科技守护海洋基础设施
在广袤而汹涌的海洋深处,遍布着维系国家能源安全与科研探索的关键设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观测浮标、规模庞大的海上风电场,它们无时不刻不面临着海水腐蚀这一隐蔽而严峻的挑战。来自山东青岛的雅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十年如一日专注腐蚀防护技术,凭借先进的阴极保护与智能化系
-
浙江嘉兴启用无人车配送稻米,科技助力农产品直达城乡餐桌
初秋的嘉兴,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清香。一辆辆无人驾驶的配送车正安静地行驶在大街小巷,将刚刚收获的大米精准送往各个销售终端。这不再是未来图景,而是当下嘉兴正在发生的智慧物流真实场景。作为嘉兴市供销社重点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嘉兴大米”长期以来面临“有产量无品牌、有品质难溢价”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
-
日本科学家突破太空垃圾清理难题:新型等离子推进器实现高效“非接触”清除
随着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数量激增,碰撞风险正持续威胁着在轨卫星与航天任务的安全。近日,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款创新型等离子推进装置,为太空垃圾的清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非接触技术路径,该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太空垃圾包括失效卫星、火箭残骸以及数以亿计的高速碎片,它们以极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