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造新突破:数字平台与机器人共塑建筑未来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建二局安装公司连续第五年亮相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区,集中呈现多项建筑行业数字化创新成果,包括钢结构、机电与金属屋面三大数字建造管理平台,以及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全面展示其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前沿实践,吸引了大量专业人士驻足交流。
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建造管理平台融合BIM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从构件设计、加工、运输到吊装的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即使项目位于北京,管理人员仍可实时查看千余公里外工厂内的构件生产进展。这一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项目中,施工人员通过扫描钢构件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其生产、验收与运输状态,实现信息无缝对接与高效安装。该技术帮助项目顺利完成1.2万吨主体钢结构施工,效率提升达40%。
面对机电系统排布复杂、协同难度大的挑战,公司自主研发的机电数字建造管理平台展现出“超级管家”般的功能。该平台集成进度、质量、安全与物资管理等模块,以高精度BIM模型为核心,实现对隐蔽工程的全方位三维展示与施工预演,有效识别潜在问题,减少施工误差与成本超支。这一系统已应用于雄安新区中国中化总部大厦等60多个机电项目,并获评全国数字化应用典型场景,彰显出良好的行业推广价值。
金属屋面数字建造管理平台则打通设计、采购、施工与运维全环节,支持BIM模型一键导入与物联网数据联动,可自动完成配料与下料,显著减少人工重复劳动。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改扩建这一重大工程中,该平台对8万平方米金属屋面进行逆向建模与毫米级拼装模拟,将整体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大幅提升施工质量与工期可控性。
展区另一大亮点为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其搭载焊接专用3D相机与视觉控制软件,可自动识别焊缝位置、计算工艺参数,并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该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钢结构关键部件焊接,在提升焊缝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与生产周期。
中建二局安装公司通过多项智慧建造技术的集成应用,不仅推动了项目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化,也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实践标杆。
更多文章
-
香港生物科技借力内地合作 迈向国际创新前沿
在海拔四千米的西藏那曲,一场特殊的手术顺利完成——全骨科手术机器人“锟铻”成功辅助医生完成高难度膝关节置换,创下中国高原机器人手术新纪录。这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设备,来自香港科学园的元化智能科技公司,展现香港生物科技企业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创新实力。元化智能由孟李艾俐于2018年创立,其丈夫、加拿大工程院
-
智慧建造新突破:数字平台与机器人共塑建筑未来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建二局安装公司连续第五年亮相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区,集中呈现多项建筑行业数字化创新成果,包括钢结构、机电与金属屋面三大数字建造管理平台,以及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全面展示其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前沿实践,吸引了大量专业人士驻足交流。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建造管理平台融合
-
深耕蓝色国土:雅合科技以智慧防腐科技守护海洋基础设施
在广袤而汹涌的海洋深处,遍布着维系国家能源安全与科研探索的关键设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观测浮标、规模庞大的海上风电场,它们无时不刻不面临着海水腐蚀这一隐蔽而严峻的挑战。来自山东青岛的雅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十年如一日专注腐蚀防护技术,凭借先进的阴极保护与智能化系
-
浙江嘉兴启用无人车配送稻米,科技助力农产品直达城乡餐桌
初秋的嘉兴,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清香。一辆辆无人驾驶的配送车正安静地行驶在大街小巷,将刚刚收获的大米精准送往各个销售终端。这不再是未来图景,而是当下嘉兴正在发生的智慧物流真实场景。作为嘉兴市供销社重点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嘉兴大米”长期以来面临“有产量无品牌、有品质难溢价”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
-
日本科学家突破太空垃圾清理难题:新型等离子推进器实现高效“非接触”清除
随着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数量激增,碰撞风险正持续威胁着在轨卫星与航天任务的安全。近日,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款创新型等离子推进装置,为太空垃圾的清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非接触技术路径,该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太空垃圾包括失效卫星、火箭残骸以及数以亿计的高速碎片,它们以极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