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崛起科创高地,三大平台驱动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 访问量:4

在槐荫区以“科创兴区”战略推动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能级跃升、加快新经济培育与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转型的进程中,2021年4月,山东省科创集团与槐荫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区域科技突破与产业升级。

同年7月,山东科创(槐荫)基地于齐鲁之门F座启动运营,以医养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积极承接京津冀与长三角科技资源外溢,致力于建设成为黄河流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与成果转化基地,助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动能提升。

一、构建三大科技发展新高地

作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的重要科创平台,山东科创(槐荫)基地从创立起就确立了清晰的发展方向:紧扣医养健康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板块,依托“科学+”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京沪科技产业集聚高地”“博士人才汇聚高地”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高地”,形成三大核心发展支柱。

目前,基地已汇聚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正迅速崛起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与瞪羚企业——山东世飓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4G/5G无线通信安全解决方案。公司副总经理张学圣介绍,他们致力于高端无线特种装备的研发,尤其在国防信息安全与防泄密技术方面具备深厚积累,为军队、公安及国家安全单位提供专业通信设备和系统支持。

该公司已取得多项专利和知识产权,通过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自研产品也获得公安部相关检测认证。张学圣举例称,在监狱手机管控场景中,利用其技术可实时监测并屏蔽未经报备的通讯信号,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基地优越的区位与交通条件,为企业带来显著便利。高铁、地铁、高速等立体路网使企业人员当日往返京沪成为可能,极大促进了科技资源对接与市场拓展。目前,山东世飓正与华为合作,基于鸿蒙系统和星闪技术开发纯国产化的智能家居总控系统,并在低空经济领域推进无人机应急通信应用,助力槐荫区布局低空产业新赛道。

二、基地立体交通网成熟发达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成为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山东凯恩真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基地内另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真空系统成套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该公司集真空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产品涵盖螺杆真空泵、罗茨泵、爪式泵等多种类型,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冷冻干燥、变压器制造及真空冶金、镀膜、蒸发等多个领域。

凯恩真空总经理赵冠珹强调,企业自主研发的干式无油真空系统具备节能环保、维护便捷等优势,深受市场青睐。目前已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华为、小鹏汽车、中科院、齐鲁制药、中石油等知名企业和机构达成稳定合作,产品还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及东南亚地区。

基地所处的济南西站枢纽区成熟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为企业与全国乃至海外客户的往来提供了极大便利。赵冠珹表示,自2022年入驻以来,公司业务迈上新台阶。高铁的高通达性尤其便于客户前来考察合作,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基地运营团队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政策解读、资源对接与市场拓展。在基地协助下,凯恩真空与齐鲁工业大学达成核心技术合作,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与进口替代战略。“我们要把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赵冠珹这样说道。

三、槐荫创新创业的聚集地

山东科创(槐荫)基地由山东山科产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既是山东科创集团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载体,也是槐荫区落实“西兴”战略、打造区域创新创业高地的重要示范。

基地总经理徐佳慧介绍,通过构建“山科科学+”服务生态和槐荫科创大数据平台,基地持续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企业,努力争创国家级孵化器,全面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通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的双轮驱动策略,基地积极引进京沪优质企业和核心技术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助力槐荫建设成为济南西部振兴的核心增长极。

近年来,基地通过产业链与场景招商相结合,成功引进北京凡知医学科技等5家医养健康龙头企业,计划三年内实现本地投资1亿元,带动就业超百人,并推进多家配套企业落地。同时,基地还协助外籍院士李翀的体外诊断项目、中科院计算所成果转化项目拓展场景,推动中科健兰、中科康信保等企业落户,吸引一批中科院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入驻槐荫。

据统计,截至2025年上半年,基地已引进科技型企业96家,其中包括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及3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与14所高校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功孵化中科院、广西大学、东南大学等机构的高层次人才项目20余项,展现出强劲的资源集聚与创新孵化能力。

面向未来,徐佳慧表示,基地将继续担当槐荫科创生态建设的标杆,在产业导入、高端人才培育和企业科技赋能等方面持续贡献力量。通过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环境,山东科创(槐荫)基地正不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努力成为京沪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节点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