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上碳封存实现重大突破,年封存能力达十万吨级

发布时间: 访问量:5

我国海洋碳封存技术取得里程碑式进展。9月1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已突破1亿立方米,相当于植树220万棵的减排效果,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体系全面成熟。

作为高含二氧化碳油田,恩平15-1油田若采用常规开发方式,不仅会加剧设备腐蚀风险,还将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通过中国海油四年的技术攻关,该项目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设施,实现年封存二氧化碳10余万吨。

今年5月,该平台进一步升级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系统,完成全产业链技术装备升级。新技术在封存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能驱动原油增产。预计未来十年,该项目将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助推原油增产20万吨。

项目负责人介绍,该设施已持续安全运行超过15000小时,最高日注气量达21万立方米,开创了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协同推进的新模式。

更大规模的碳封存计划正在推进。中国海油已在广东惠州启动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计划收集大亚湾区域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输送至海上封存。同时,公司还规划在渤海和南海分别建设二氧化碳驱油和驱气中心,形成南北协同的CCUS产业布局。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技术持续升级和政策支持完善,我国海上CCUS产业正从示范项目向集群化发展迈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支撑,推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