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机器人亮相高校迎新,科技融合人文显温度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于10日迎来2025级新生报到。人文学院推出了一位特别的志愿者——智能机器人“小文文”,以其既能沟通指引、又可陪伴儿童的多元功能,以及融合中华传统元素的汉服造型,迅速成为全场焦点。
“小文文”身着淡蓝色汉服,头饰簪花,胸前佩有红色欢迎绶带,传统与现代相映成趣。它主动与新生及家长挥手问候,语音清晰悦耳:“你好,我是小文文,欢迎来到武工院!”
许多家庭首次体验机器人迎新的场景,倍感新鲜。一位英语专业新生的家长表示,机器人穿汉服既显文化底蕴,又体现学校的创新意识,让人对教育理念更加认同。
据人文学院副院长介绍,“小文文”的投入既提升了迎新效率,也是人工智能校园应用的重要尝试。未来该类智能技术还将逐步扩展至教学场景,助力构建数字化学习生态。
除了引导服务,“小文文”还专门在儿童区陪伴随行小朋友。它通过肢体互动和语音回应,迅速获得孩子们的喜爱。一位家长感慨,这一贴心安排显著缓解了低龄儿童在陌生环境中的不适,让家长能更专注地办理入学手续。
在走廊区域,它切换为导航模式,精准语音指示宿舍和报到点方位,帮助新生快速适应环境、减轻陌生感。
从迎宾、陪玩再到指路,“小文文”以多角色服务全面覆盖迎新流程,既展示出科技带来的便捷,也透过文化符号传递人文温度。这一创新尝试不仅体现了学校在人工智能与传统融合方面的探索,也展现出其注重细节、关怀需求的育人理念,为高校迎新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领域 我国明确智慧健康发展路径
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改委等五部门近日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智能技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迈进,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这份文件既是技术应用的实施指南,也承载着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意见系统规划了“人工智能+
-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越聪明越利己 合作意愿显著降低
美国顶尖学术机构卡内基梅隆大学近日发布一项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当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显著提升时,其行为模式却呈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该研究显示,拥有复杂推理功能的大模型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参与协同合作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这种特性可能对团队协作机制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趋拟人
-
四川医疗创新成果获殊荣,精准科技提升诊疗水平
一、AI与AR融合实现微米级定位 临床操作迈入智能引导时代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评选中,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田陶然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硬组织穿刺导航系统"荣获最高奖项。该系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光学感应组件实时采集手术数据,借助AR眼镜为医师提供精准的视觉引导
-
陕西布局光子前沿科技 两年瞄准三十余项关键突破
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光子科技,正与电子技术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的基石。这种新兴技术在星际光链路、智能成像、基因解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硬科技峰会光子专场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正在筹建光子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该基地计划引进
-
浙江举办科技体育盛会 无人机助力残疾人翱翔未来
近日,浙江杭州迎来了一场为期六天的全国性残疾人科技体育盛事。活动以“教学—实践—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将无人机等前沿科技转化为残疾人可参与、可体验的竞技平台,既展现了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推动了科技助残理念的深入实践。本次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3名选手,围绕无人机足球、越野、侦查与物流四个项目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