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转型:湖北电网以创新驱动能源绿色变革
9月5日,湖北随州广水市的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内,运维人员正运用“人工+无人机”协同的方式,对110千伏虎山能量路由器站进行特殊巡视。这一场景背后,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近年来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机制,持续推动电网科技能力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全球能源转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能源电力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重构。面对新机遇与新挑战,国网湖北电力发布并实施《科技登高行动实施方案》,重新构建三级科研体系,聚焦湖北特色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智慧配电网升级及数智技术融合三大方向,以“六张图谱”系统推进核心技术布局与创新流程优化。
不远处的英姿寨、牛脊山、莲花村风电场,成排的风电机组巍然屹立,叶片随风转动,绿色指示灯闪烁不息,实时记录着清洁电力的产生。
构建100%新能源电力系统,必须克服新能源本身所具有的随机性、间歇性与波动性。如何在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对广水超过20万人口的全新能源独立供电?这是一系列技术难题的集中体现。
“十四五”期间,国网湖北电力在广水示范项目中取得多项重大突破:首创极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构建技术,实现百兆瓦级纯新能源电力系统长时独立运行;攻克近零惯量、低短路比电网的控制难题;研发复杂运行方式下电网安全保护技术,改善传统保护装置在高比例新能源电网中的适应性;并成功研制多项核心装备,推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自主领先。
该项目先后入选国家能源局“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和五部委“国家重点推广低碳技术目录”,为全国两千多个县域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湖北经验”。相关技术成果已在河北、广西、云南、内蒙古、江西等多地推广,带动了湖北本土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除了技术攻关,国网湖北电力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调度等方向加强国际合作,主导或参与制定了17项国际标准,包括《基于物联网的电力基础设施监控系统要求》和《低压直流系统-低压直流独立供电系统》等,多项标准填补了该领域国际空白。
“十四五”以来,公司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突破20余项特高压关键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培育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国网系统内首家省级电碳协同重点实验室;一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电网正以扎实的科技实力,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成长,赋能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更多文章
-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领域 我国明确智慧健康发展路径
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改委等五部门近日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智能技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迈进,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这份文件既是技术应用的实施指南,也承载着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意见系统规划了“人工智能+
-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越聪明越利己 合作意愿显著降低
美国顶尖学术机构卡内基梅隆大学近日发布一项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当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显著提升时,其行为模式却呈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该研究显示,拥有复杂推理功能的大模型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参与协同合作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这种特性可能对团队协作机制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趋拟人
-
四川医疗创新成果获殊荣,精准科技提升诊疗水平
一、AI与AR融合实现微米级定位 临床操作迈入智能引导时代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评选中,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田陶然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硬组织穿刺导航系统"荣获最高奖项。该系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光学感应组件实时采集手术数据,借助AR眼镜为医师提供精准的视觉引导
-
陕西布局光子前沿科技 两年瞄准三十余项关键突破
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光子科技,正与电子技术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的基石。这种新兴技术在星际光链路、智能成像、基因解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近日在西安举办的硬科技峰会光子专场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省正在筹建光子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该基地计划引进
-
浙江举办科技体育盛会 无人机助力残疾人翱翔未来
近日,浙江杭州迎来了一场为期六天的全国性残疾人科技体育盛事。活动以“教学—实践—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将无人机等前沿科技转化为残疾人可参与、可体验的竞技平台,既展现了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也推动了科技助残理念的深入实践。本次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3名选手,围绕无人机足球、越野、侦查与物流四个项目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