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千年民俗,广西资源河灯节吸引世界目光
当科技与千年民俗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在广西资源县资江畔璀璨上演。9月4日,一年一度的河灯歌节以全新面貌亮相,不仅重现“万盏河灯映资江”的传统盛景,更借助无人机、新媒体等现代元素,让这一国家级“非遗”焕发出吸引全球目光的崭新活力。
节日在“溢彩河灯,璀璨人文”巡游中拉开序幕。从行政广场出发,造型各异的大型手工河灯方阵——从金蛇、和平鸽到更多突破传统的创意形象——缓缓穿行于县城主干道。这些既延续竹篾扎架、彩纸糊面传统工艺,又融合当代审美与多元主题的河灯,在晨光中格外耀眼,成为一道移动的文化风景线。
作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俸文顺指出,以往河灯样式较为固定,如今融入动植物、人物等丰富意象,在尊重传统技艺的同时注入了新时代的创意。巡游沿途,表演与展示交织,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随着夜幕降临,科技与民俗交融的高潮到来。数百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资江夜空精准组接出传统河灯造型、“河灯寄梦”字样等光影图案,与现代歌舞演出相映生辉。这一跨越千年的对话,不仅点亮夜色,更点燃了现场市民和游客的热情。
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伊万表示,他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到这一活动,首次参与便深感震撼。科技赋能与传统文化的无缝融合,成为本届河灯节最引人注目的特色。
随后,数万盏手工河灯被缓缓放入江中,顺流漂荡,犹如一条蜿蜒的光带,与夜空烟花交相辉映,形成“天地同辉”的壮观场景。许多本地家庭举家前来,延续放河灯祈愿的传统。一位带着孩子的张姓市民说,每年参与河灯节不仅是对平安的祈愿,更是将文化记忆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
资源河灯歌节起源于民间祭奠河神、祈求平安的习俗,自1995年起由县政府集中举办,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它已从单一民俗仪式发展为集文化展示、旅游推广与国际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成为资源县文旅融合的一张“金字名片”。
这场以“传统为魂、创新为翼”的民俗盛事,既向中国公众展示了文化传承的当代活力,也向世界呈现出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中国民俗新面貌。
更多文章
-
高校算法竞赛低龄化趋势显著,AI浪潮激发新生代参与热情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国高校算法类竞赛呈现出参赛者年级逐渐下移的新态势。作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程序设计赛事之一,“蓝桥杯”在2025年首次推出面向新生的专项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超800所高校的2.4万名大一学生报名参加。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的一名新生分享了他的经历。他从小学开始学习编程,
-
奇瑞发布十大突破性技术 构建全球汽车产业新高地
2025年10月18日,奇瑞在安徽芜湖正式启动以“科技引领,智造未来”为主题的全球创新盛会,集中呈现了公司在电动智能出行、车联网、人工智能与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前沿突破。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企业全球化不应仅关注市场扩张速度,更应着眼于长期稳健的发展路径。他表示,奇瑞正致力于构建贯穿新能源、智能驾驶
-
“飞天火箭”腾跃 “智能机甲”劲舞 兰州海亮实验学校科技盛宴点亮少年报国志
10月15日,兰州海亮实验学校运动场迎来一场科技盛事。在“点火”口令中,“探空号”模型火箭呼啸升空,彩伞迎风飘落,该校第二届“明日先锋”信息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整场活动贯通古今、创意纷呈,为师生打造出一场沉浸式的科学探索之旅。一、当敦煌飞天遇见未来科技“瞧!航天员和壁画仙子一同起舞啦!”舞台边簇拥的同学
-
芯片技术迈入“立体集成”时代,突破传统性能瓶颈
近年来,芯片制造行业在持续缩小元件尺寸的过程中,逐渐逼近物理极限。一项创新性研究通过改变芯片结构设计,绕过了长期制约计算能力提升的障碍,为未来电子产品的环保制造开辟了新方向。自上世纪中叶起,提升电子设备性能的主要途径是不断缩小晶体管体积,并在单位面积内集成更多元件。这一技术演进路线曾被业界广泛认同的
-
AI全面赋能“双11”,电商运营与消费体验双升级
年度“双11”购物盛会正式启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在本次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推动整体效率与服务升级。对商家来说,AI不仅辅助日常运营,更成为提升经营效果的核心工具。天猫平台负责人在近期发布会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为品牌创造新的增长路径。据了解,今年以来,淘宝天猫持续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