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风味革新,四川火锅产业迎来智能化升级
“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这句流行语折射出人们对火锅的深厚喜爱。如今,从麻辣鲜香的四川火锅,到清鲜醇厚的潮汕牛肉锅,各式火锅已从地方特色走向世界餐桌,成为全球食客共享的美味。在这背后,科技正成为推动火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近日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四川旅游学院牵头完成的“川味火锅底料工程化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荣获202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通过科学解析火锅风味、突破关键工艺和开发智能装备,有效推动了火锅生产的标准化与产业化发展。
回顾二十多年前,四川火锅仍是一个区域性较强的餐饮品类。尽管深受本地人喜爱,但其走向更广阔市场面临三大瓶颈: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品质不稳定、风味形成机制依赖老师傅个人经验难以量化,以及加工方式传统、生产效率低下,制约了规模化发展。
项目第一完成人、四川旅游学院副院长李想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关,逐步破解了这些难题。他们运用电子鼻、电子舌等智能感官设备,系统解析出火锅底料中麻、辣、鲜、香的风味形成机制,并建立起一套覆盖原料、配方与工艺的“风味数据库”,将传统主观经验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的参数体系。
除此之外,团队还研发了Wurster导流纳米涂膜、牛油酯交换硬化等核心技术,显著提升了火锅底料在储运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仍能保持原有风味和形态,风味保留率提高近60%,吸湿率下降超一半。这一进步不仅拓宽了销售半径,也促进了四川火锅与澳洲牛肉、东南亚海鲜等全球食材的创新融合。
在智能装备研发方面,团队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开发出原料前处理智能设备及集成炒制系统,建成十余类产品生产线,使核心生产环节效率提升三倍以上,实现了从“一口锅一把铲”到规模化、精准化制造的跨越。
随着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健康化,火锅产业也在持续演进。从牛油火锅到卤味、烧菜等新口味涌现,再到与甜品、饮品等的跨界融合,火锅品类不断丰富。李想表示,团队下一步将致力于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及生物发酵等技术,研发更健康、多元的产品,并探索智能炒料机器人等新型装备,持续推动火锅产业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更多文章
-
AI全面赋能“双11”,电商运营与消费体验双升级
年度“双11”购物盛会正式启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在本次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推动整体效率与服务升级。对商家来说,AI不仅辅助日常运营,更成为提升经营效果的核心工具。天猫平台负责人在近期发布会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为品牌创造新的增长路径。据了解,今年以来,淘宝天猫持续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平
-
贵州福泉:坡耕地改良示范田实现增产两成以上
10月12日,贵州大学何腾兵与王小利两位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前往福泉市陆坪镇罗坳村,对当地五百余亩坡耕地玉米示范田开展现场产量测定工作。测产过程中,专家小组随机选取多处田块进行采样。工作人员分别记录植株高度、统计果穗粒数并现场完成称重,全程严格核对各项数据。最终测算显示,采用“生物有机肥+玉米专用智能肥+土
-
探访数博会:硬核科技背后的温情连接
科技究竟是什么?或许它并非遥不可及的数据与代码。在河北石家庄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科技展现出贴近人心的温度。一、讲解机器人:角色代入,互动无界唐山展区内,一台身高近一米七、具备讲解功能的智能机器人成为焦点。它轻轻晃动头部,专注地为观众介绍内容,引来不少人与它握手交流。研发团队代表介绍,
-
天府书展探讨AI赋能康复医学,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近日举办的天府书展上,一场以“人工智能+康复学进展与趋势”为主题的分享会吸引了众多关注。本次活动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共同组织,邀请了来自多家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康复医学创新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科技支撑。1.“当AI能够读懂患者每一
-
成都投用全国首批粮食气膜仓,科技储粮实现保质降耗
秋收过后,正值粮食入库时节。近日,记者随“筑牢大国粮仓”采访团走进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央储备粮新津直属库,探访国内首批投入使用的气膜结构粮仓。四座通体雪白、弧形穹顶的巨型仓体引人注目,它们已平稳运行两年,主要用于储存大豆。与传统仓型不同,气膜仓采用三层复合结构:外层为PVDF膜材,具备优异防水性能;中间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