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多元发展,光计算商业化进程提速
在人工智能训练等复杂任务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全球对算力提升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电子计算面临“冯·诺依曼瓶颈”的制约,而量子计算仍处于早期阶段。在这一形势下,以光子为核心的数据处理技术——光计算,正快速兴起并展现出广泛前景。
据世界经济论坛官网报道,光计算近年来发展步伐加快,多条技术路线进展显著,已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智算中心和新材料研发等多个领域。高德纳公司也在其最新报告中首次纳入光计算,体现出该技术正获得越来越多行业专家与投资者的关注。
一、光计算优势显著
光作为一种物理媒介,具备传播速度快、信息维度多和能耗低的特点。以光子代替电子进行信息处理,光计算展现出多方面优势:其一,光可通过波长、相位、偏振等多个物理维度并行传递信息,尤其适合处理高密集型任务,如科学计算与机器学习;其二,光子运动几乎不产生热量,能效极高;此外,光学器件的带宽更大,处理宽带模拟信号时性能卓越;同时其响应速度快、延迟极低,有助于实现高效实时计算。
凭借这些特性,光计算有望突破现有计算范式的限制,带来新的技术变革。
二、不同架构各有千秋
目前,光计算已形成多条技术路径,各类架构呈现差异化发展。
自由空间光学(FSO)是最早出现的光计算形态,借助透镜、空间光调制器等元件在空气或真空中操控光束。该类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提升机械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目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固态光学模块与新型光子超材料以优化其性能。此外,空间光调制器的响应速度仍落后于电子器件,新一代高速、高分辨率调制器正在加紧研发。
光子芯片路线则将激光器、干涉仪等微型光学元件集成于芯片,更容易与现有电子系统兼容。但其主要挑战在于难以扩展至复杂计算场景。一些企业转变思路,从全光学AI芯片转向开发高速光学互连部件,利用光实现电子组件间的数据传输。该路径需依托新材料以降低损耗、提高精度,铌酸锂等材料已在实验中展现潜力。
光纤系统依托成熟的光纤通信设施,借助光在纤芯内传播实现复杂运算,特别适用于人工智能与优化问题求解。例如,“相干伊辛机”通过光纤环路发送光脉冲完成计算,但其核心功能仍依赖电子设备,频繁的光电转换导致速度降低。未来该系统可能转向芯片集成以提高可扩展性。此外,多芯特种光纤技术也在探索中,旨在实现多任务并行处理,但目前多数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三、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当前正值光计算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全球对高算力、低能耗持续需求的推动下,光计算系统不仅可作为传统硅基技术的补充,甚至有望在特定场景实现替代。
短期内,全光学自由空间系统可行性较高;光电混合系统也具备良好前景,如能减少光电转换中的能量损失,将发挥更大作用;“内存计算”等集存储与运算于一体的架构同样值得关注。
中期来看,结合时空维度的新型处理架构可能实现更高性能与能效。
尽管光计算进展显著,但要实现真正商业化,仍需克服若干技术瓶颈。首先是精度与稳定性——光学系统易受元件位移、温漂和噪声干扰,目前正在通过实时校准与闭环反馈技术加以改善。光学数据存储亦是一大难题,光学腔系统可能帮助实现存储与计算一体化,避免数据搬移损耗。此外,集成与封装问题也待解决,3D封装与新材料的应用或有助于提升可扩展性与降低成本。
更多文章
-
AI全面赋能“双11”,电商运营与消费体验双升级
年度“双11”购物盛会正式启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在本次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推动整体效率与服务升级。对商家来说,AI不仅辅助日常运营,更成为提升经营效果的核心工具。天猫平台负责人在近期发布会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为品牌创造新的增长路径。据了解,今年以来,淘宝天猫持续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平
-
贵州福泉:坡耕地改良示范田实现增产两成以上
10月12日,贵州大学何腾兵与王小利两位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前往福泉市陆坪镇罗坳村,对当地五百余亩坡耕地玉米示范田开展现场产量测定工作。测产过程中,专家小组随机选取多处田块进行采样。工作人员分别记录植株高度、统计果穗粒数并现场完成称重,全程严格核对各项数据。最终测算显示,采用“生物有机肥+玉米专用智能肥+土
-
探访数博会:硬核科技背后的温情连接
科技究竟是什么?或许它并非遥不可及的数据与代码。在河北石家庄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科技展现出贴近人心的温度。一、讲解机器人:角色代入,互动无界唐山展区内,一台身高近一米七、具备讲解功能的智能机器人成为焦点。它轻轻晃动头部,专注地为观众介绍内容,引来不少人与它握手交流。研发团队代表介绍,
-
天府书展探讨AI赋能康复医学,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近日举办的天府书展上,一场以“人工智能+康复学进展与趋势”为主题的分享会吸引了众多关注。本次活动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共同组织,邀请了来自多家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康复医学创新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科技支撑。1.“当AI能够读懂患者每一
-
成都投用全国首批粮食气膜仓,科技储粮实现保质降耗
秋收过后,正值粮食入库时节。近日,记者随“筑牢大国粮仓”采访团走进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央储备粮新津直属库,探访国内首批投入使用的气膜结构粮仓。四座通体雪白、弧形穹顶的巨型仓体引人注目,它们已平稳运行两年,主要用于储存大豆。与传统仓型不同,气膜仓采用三层复合结构:外层为PVDF膜材,具备优异防水性能;中间是聚